金秋送爽绘新篇,红旗招展共庆贺。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4周年之际,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把党史学习教育引向深处,切实引领新时代高校教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厚家国情怀,继承发扬教育家精神,10月11日,经济学院党委组织学院全体教师前往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进行参观。作为北京文化新地标,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主题主线,分为“建立中国共产党,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行改革开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等几个篇章,通过2500余幅图片、4500多件文物实物,浓墨重彩地反映了党的不懈奋斗史、不怕牺牲史、理论探索史、为民造福史、自身建设史。
漫步在中国共产党历史长廊中,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一幅幅珍贵的照片、一件件充满故事的文物,都彰显着革命烈士和先进党员的高尚情怀,带领我们重温过往的峥嵘岁月。通过全方位、全过程、全景式、史诗般的沉浸式观展,沿着新中国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脉络,老师们深刻体会着新中国的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来之不易、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来之不易。
国民经济学系教师 杨慧莲: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当在展览馆看到毛泽东同志于1946年5月4日手写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即“五四指示”,感到很激动。“五四指示”制定和发布,是中国共产党实施土地改革的阶段性成果,明确了贫农、中农、富农拥有土地的权利,让农民从地主手中获取土地,实行“耕者有其田”。以此为基础,1947年《中国土地法大纲》正式颁布,成为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公开颁布的第一个关于土地制度改革的纲领性文件。站在这份沉甸甸的历史文件面前内心充满震撼,想象着在那段历史时期国家领导人夙兴夜寐的身影,内心充满了更多更深敬意。站在新的历史阶段,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同样需要配套的土地制度改革以适应新时期新发展要求。在这样的时代要求下,作为一名农业经济学研究者,一定要学习毛泽东主席深入调查、躬身实践的伟大精神,时刻要求自己从书斋走向现实,带着真感情研究现实中迫切需要解决的真问题,并针对现实问题提出具体可行的制度设计与政策方案。
贸易经济系教师 张芳:党史展览馆不仅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本活的教科书,生动地呈现了党的百年辉煌历程和为民族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不懈奋斗的历史画卷。从南湖红船到新时代的巨轮,每一处都触心弦,使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红色政权、新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来之不易。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牢记初心使命,潜心教书、用心育人,百年的初心历久弥坚,我们的征程仍在继续。
国际经济与贸易系教师 朱光:通过瞻仰马克思《布鲁塞尔笔记》手稿、南湖红船、毛主席在苟坝期间用过的马灯等珍贵的历史文物,让我对我们党波澜壮阔的百年历程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今后我要以更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投身于自己的实际工作中。
经济系教师 颜嘉楠:在展览馆中顺着历史脉络行走,可以清晰描摹中国共产党的浴血奋斗如何为人民开创了美好生活。即便在今日,这一事实也具有振奋人心的强大力量,因为它不仅向世界证明并非所有后发国家都要经历“西方现代化”的阶段,还贡献了后发国家直接通过社会主义走向现代化的实践经验和理论依据。
数量经济学系教师 林思涵: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通过图片、影音资料、珍贵文物和文字全景式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砥砺奋进的峥嵘岁月。作为青年党员,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令我倍受鼓舞。我们应肩负起新时代党和国家赋予青年人的使命和责任,传承红色精神,不负时代重托。
国民经济学系教师 刘净然:参观完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后心潮澎湃,被宏大、绵长、深远而又艰难的中国共产党历史和一些遗迹所震撼,参观过程中也几次想要落泪。印象很深的一个情景,是在讲解盐罐的时候,讲解员讲到在战争年代参观红军给百姓送来稀缺的食盐,百姓舍不得吃留给红军给伤口消毒,那份军爱民,民护军,有盐同咸,无盐同淡的军民同心之情,是我们党力量的根源。这凝聚在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红船精神之中,也体现在与人民群众患难与共,生死相依的艰苦奋斗精神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