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院党总支党建评估自评报告
经济学院党总支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学校的主要任务和中心工作开展各项工作。作为基层党组织,以提高党员素质,增强党组织凝聚力,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建设和谐校园与和谐学院为目标,把党建工作与教学、科研工作结合起来,着力抓好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明确工作职责、改进工作方法、增强服务功能,紧抓“四风”“八率”,以办学“十字”方针为指导思想,提升党建工作水平,为我院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和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提供了可靠的思想保证和组织保证。现将我院党建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经济学院是在原经济系的基础上,由来自原经济系、商管系、信息学院和人文学院四个单位的教职员工于2004年底成立的。现有在职教职工62人,其中,在职教师党员33名,80%以上的党员具有高级职称,40岁以下年轻教师中,党员占一半以上。离退休党员 9名。学生1200人,党员57人。
经济学院领导班子6名成员中,有3名是党总支成员,5名共产党员,1名民主党派。
基层党支部有6个,其中教工党支部3个,学生党支部2个,退休党支部1个。
二、党总支抓大事促发展,统一思想认识,在校党委领导下,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发挥党总支的政治核心作用,党政领导班子密切配合,创建一流和谐经济学院
为创建一流财经大学,学校党委提出了“跨越发展、争创一流”战略目标,并作了一系列战略部署。经济学院就是根据学校学科调整规划,在原经济系的基础上,由来自原经济系、商管系、信息学院和人文学院四个单位的教职员工组成了经济学院。由于调整的人员较多,并且具有不同的院系文化背景、因而也就有不同的工作作风、工作习惯和不同的想法。再加上办公用房没有相应调整,原经济系原本短缺的办公用房难以容纳数量翻番的师资队伍,因此,很多教师还是回到原院系的办公室,大家接触的机会很少。有一段时间,本院教职工之间互不相识,形同路人。怎样把60余名教工团结在一起,形成同向合力,围绕学校的中心任务开展工作,建立一流和谐的经济学院,是摆在经济学院党总支和领导班子面前的头等重要的任务。
为此,经济学院党政班子统一思想认识,认真学习领会学校党委的精神。我们利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经济学院教职工,首先是为党员教工提供的一个相互了解、增进沟通的契机,充分调动、积极发挥基层党组织、党员教职工的作用,建立健全“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从不同方面,通过一系列措施,使经济学院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上下合力,在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提高了经济学院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创造力和执政能力,初步建立了和谐的、积极向上的经济学院,并形成了良好的院风。
1、结合经济学院的实际情况,以办学“十字”方针为指导思想,紧抓“四风”建设,将党的思想建设、作风建设、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工作落实到实处。
第一是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经济学院是教学单位,承担着全校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国际贸易学等学科群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学工作,40%以上的教师都具有博士学位或是在读博士,85%的教师都具有高级职称,50%以上是党员教师,教师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专业知识素养。此外,作为经济学院前身的经济系成立较早,多年来形成了良好的系风,来自其他院系的教师也都有各自的特点。在此情况下,怎样形成统一的思想认识,把经济系的良好传统和来自其他院系教师的好作风结合在一起,构建良好的院风、教风,带动学风、和班风,建立和谐的、积极向上的经济学院,是经济学院工作的重点。经济学院的党政领导班子经过认真的研究,认为经济学院办学指导思想应该是民主、宽松、严谨、和谐、开放,即经济学院应当具有以民主的工作作风、宽松的工作环境、严谨的治学思想、和谐的人文环境、开放的办学思想为特征的良好院风,办学以学生为本,治院以教师为本,争创一流经济学院。为实现这一目标,经济学院党总支充分认识到,只有加强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和组织建设,充分调动、积极发挥党员教师的作用,才能实现构建良好四风(院风、教风、学风、班风),建立和谐的、积极向上的经济学院的目标。为此,经济学院领导班子多次召开有关会议,首先在领导班子内部统一思想;同时把这种思想贯彻到各项实际工作中去。经过近一年的努力,在院风和教风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与此同时,通过班主任制和党建辅导员制度,构建良好的学风和班风。
第二,经济学院党总支和行政领导班子都非常重视制度建设和组织建设
在现实生活中,一切问题的出现,例如党的先进性作用不能充分发挥的问题、领导干部腐败的问题,道德行为的缺失,等等,只要具有普遍性,大都是因为制度缺失或制度安排出现了问题,并非完全是人的问题。大到国家、小到一个单位,都是如此。因此,要构建经济学院的良好院风,就应当非常重视制度建设和构建执行制度的有效机制。
作为经济学院前身的经济系历来就重视制度建设,重视用制度约束人,并且本身就具有较完善的制度。经济学院建院以来,本着“突出重点、务实管用、简便易行、缺什么补什么、什么急需建立什么”的原则,在原经济系各项制度的基础上,经过民主讨论,进一步修改、建立和完善了一些制度。首先,在加强党员学习培训方面,根据学校的总体安排和经济学院党员队伍的实际情况,建立了分散和集中学习结合的制度。由于经济学专业的特点,经济学院的党员教师和学生都非常关注时事,党员学习培训和专业知识的结合度非常高但同时教师的教学科研工作压力都很大。因此,我们以分散学习为主。这样,既考虑到了本院的特色,也达到了学习培训的目的。其次,建立了党员联系群众制度。一方面各个支部建立一对一的党员群众联系制度,另一方面,通过邀请非党员教师参加党组织活动,加强了党员和群众的联系。在制度建设的过程中,一方面着重加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建设,另一方面,加强经济学院的制度建设,并要求党员教师发挥重要作用。例如为规范教学秩序,提高教学效果,经济学院建立并逐步完善了学科群基础课和专业课课程负责人制度。绝大部分课程负责人都是党员教师。经济学院历来倡导党务公开,院务公开,重大决策集体讨论。在制度建设方面也是如此。
制度建设与落实需要组织保证。经济学院非常重视组织建设。经济学院重大事项都要经过院务会、学术委员会和总支委员会,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监督作用,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坚持执行“三重一大”和院务公开制度,从而使党政工作能够有效结合,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形成了同向合力,使经济学院党组织的建设和行政工作的进展都能有序进行,促进了经济学院的和谐向上,在党风廉政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教师职业生涯规划、规范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学科发展、学风建设、后备干部培养等方面都卓有成效。
2、党的工作与行政工作紧密结合,把党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经济学院党总支充分认识到,党的工作必须务实,才能发挥党总支的战斗堡垒作用。为了做到这一点,首先在院一层次,增补了党总支成员,使党总支更具有代表性;在系一层次,实行了支部书记兼任系副主任的制度,并享受介于系主任和副主任之间的待遇,调动支部书记的积极性,使学院的工作和系的工作中,党组织都能发挥作用,并且具有了组织上的保证。党组织的活动中,充分发挥经济学院学科特点,力将党组织活动与经济学专业特点结合。例如,在三项教育活动中,我们充分发挥经济学院理论经济学的强势,组织教师研讨经济学教学中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等。为增进经济学院的凝聚力,增强教师的归属感,我们沿袭原经济系的作法,凡是党组织的活动,都要请全体教师自愿参加。比如参观天安门,进行荣辱观教育,不仅全体教师参加,而且离退休教师也参加。大家在一起探讨八荣八耻,从专业角度剖析社会现象,畅谈党员的职责,不仅党员教师在活动中受到教育,而且还增进了全体教师的感情交流,陶冶了情操,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在这方面,学院对党的工作在时间、资金上提供了重要支持。
3、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经济学院教职工总数中,党员教工占一半以上。因此,经济学院十分重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教师的作用。首先,为了调动来自各方党员的积极性,改选了党支部,新组建的各党支部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在师德建设活动中、教师岗位聘任活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缺少办公环境的情况下,各支部利用教室、利用餐桌,开展组织生活,畅所欲言。在这一过程中,来自各单位的教师相互间增进了了解,一直到现在,经济学院教师之间还保持着非正式的恳谈风格。其次,在支部内部实行传帮带,发挥党员教师的重要作用。教师党员在教学中起模范带头作用,保证教学质量,帮带年轻教师,以促进经济学院整体教学效果的提高,带动经济学院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为建立和谐向上的经济学院,各项工作的开展以团结稳定为大局,强调教师特别是党员教师应当做到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团结的事不做。科学研究无禁区,课堂教授有纪律。教书育人相结合。在困难面前,党员教师抢在前,在利益面前,党员教师绕着走。优秀共产党员贾金思教授曾发自肺腑地说出了很多老党员的心里话:为了经济学院的发展,应当把更多的机会让给年轻人。自己甘当人梯。
老党员教师这种甘于奉献的精神,深深地影响了年轻党员。现在,经济学院的年轻党员教师已经承担起教学、科研、对外交流和其他工作的重任。学生党员也以自己的言行影响着经济学院的广大同学。
4、充分发挥工会和共青团的作用,加强学风建设,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德育工作
在成立经济学院以来短短的的时间里,就使来自4个单位的60余名教职工都能够有较强的归属感、荣誉感和较强的集体主义精神,使经济学院有了较强的凝聚力,在使每一个人都能积极工作的同时,保持心情愉快。在这方面,经济学院工会功不可没。为了减缓教师的工作压力,丰富教师的生活,充分展示经济学院教师的风采,增强凝聚力,经济学院工会每个月组织一次文体活动,还成立了女子合唱队,男子乒乓球队。2006年5月31日的歌咏比赛中,经济学院荣获第二名,就是这种归属感、荣誉感和集体主义精神的体现。
经济学院非常重视共青团的作用,强调经济学院分团委和学生会工作的协调配合,以“八率”激励学生,加强学风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教育与德育工作
早在2003年,当时的经济系在学风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教育与德育工作方面就提出了“八率”,即毕业率、就业率、考研率、英语四六级通过率、考试及格率、获奖学金率、优秀学生干部和三好学生所占比率、入党积极分子所占比率来激励学生,培养良好的学风。经济学院成立以后,本科生和研究生专业增加,学生人数剧增,经济学院更加重视学风建设,定期召开班主任会议,经济学院实验班班主任和导师座谈会、研究生导师座谈会等,讨论和研究加强学风建设的办法,统一思想和认识,建立了党建辅导员进低年级班级,协助班主任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制度。学院领导在开学典礼、新生家长会、学院大会、班主任工作会议等众多场合多次强调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和德育工作。通过这些工作,经济学院的学风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经济学院的八率有明显提高,特别是就业率、考研率、四六级通过率在学校名列前茅。我院学生连续三年代表我校参加首都八大高校经济学院辩论赛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2006年的辩论赛中,我院战胜了上届冠军,我院学生连续两场获得最佳辩手称号,赢得满堂喝彩。经济学院开设了考研直通车,为考研同学提供机会。2006年,我院学生有20余名考上研究生。其中,清华大学经管学院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所的入学考试中成绩第一名均为我院学生。此外,我院学生在北京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等高校和研究机构的研究生入学考试中有不俗的表现。2007年,我院有30余名学生考上研究生,其中,17名学生直接被法国图卢兹第一大学录取。考研学生中,学生党员占50%以上。
经济学院还积极为学生寻找就业出路,减轻学生就业负担。就业率达96%以上,个别专业为100%。学生的好成绩进一步增进了经济学院的教师的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许多教师表示,一定要为经济学院创品牌,为社会培育优质毕业生。
三、经济学院的特色
1、注重创新能力培养,提高教学质量
大学教育是素质教育,也是挖掘学生创新潜质的教育。经济学院非常重视挖掘学生创新潜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教学质量。为此,在人才激励机制、人才培养模式、就业与考研服务体系等方面进行了创新。
1)经济学院设立了创新人才奖励基金,对在全国和北京市经济学建模比赛、英语竞赛等各种竞赛活动中以及在社会实践中有突出成绩的学生予以奖励。自2004年以来,已有近百名学生获得奖励,对激励学生参与创新活动起了积极的鼓励作用
2)举办名家进校园活动,鼓励学生尽早进入学术领域
3)建立社会实践基地,鼓励学生走向社会,服务社会。经济学院的志愿服务、红色1+1活动,学生社团和辩论队都有不俗的表现,
4)创办经济学专业实验班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国际班,通过特色教育激发学生创新潜质
5)成立学院就业指导中心,推出考研直通车。
2、以“十字”方针为指导,以“四风”“八率”带动院风、教风、学风和班风建设,提高办学水平、建立和谐经济学院
要将学校建成一流财经大学,就要有一流的学院作支撑。经济学院承担着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的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的教学科研工作。提高办学水平,建立和谐学院是建立一流学院和一流财经大学的重要保证。为此,经济学院提出民主、宽松、严谨、和谐、开放的十字方针,通过建立良好的院风、教风、学风和班风,提高毕业率、就业率、考研率、英语四六级通过率、考试及格率、获奖学金率、优秀学生干部和三好学生所占比率、入党积极分子所占比率,来提高办学水平,建立一流学院。
建立和谐学院需要有一流的稳定的教师队伍。为此,在学校的统一部署下,经济学院在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例如,鼓励教师进修学习,学院不仅保证时间而且提供资金支持;将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与学院的发展结合起来,关注教职工的职业生涯。在生活上也努力为教师排忧解难。如探望病休教职工,为教职工检查身体,注射流感疫苗等。关心离退休教师和党外人士,定期和不定期结合组织活动,倾听他们对学院发展的意见和建议。这些工作对稳定教师队伍,建立和谐学院都起了重要支持。
3、重视制度建设,集体领导、民主决策,党政结合
经济学院一贯坚持院务公开,集体领导、民主决策的原则。经济学院成立以后,领导班子6名成员中,党总支委员占3人,5人是共产党员,1人为民主党派。班子成员和总支成员团结一致,统一认识,坚持倡导党务公开,院务公开,坚持执行“三重一大“制度,重大决策集体讨论。对于学院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事项安排及大额资金使用严格执行集体讨论、集体决策(由院务会和院学术委员会讨论决定)。院长分工主管院内财务等事务,在财务上严格按照学校财务有关规定执行,集体讨论支出、使用,坚持账、款分人负责,定期向院务会汇报制度。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要求,加强了制度建设和事前事后监督。如:定期召开院务会制度、集体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制度、财务公开制度等。这些制度由总支委员会监督落实。学院经费和创收情况、资金使用;教师的调入、调出;年终考核奖惩;职称评定、岗位聘任、教师出国进修;科研课题申报、学校住房政策等所有涉及师生切身利益的事项都经院务会、学术委员会和教师代表讨论决定,并向全院教师汇报。这种公开、公平、公正的作风得到全院教职工的认可,为建立和谐经济学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领导班子思想作风建设是保证学院工作有效开展的重要一环。经济学院非常重视这一点。领导班子成员非常重视廉政建设,无论是党员干部还是民主但派干部,都树立执政为民和廉洁自律的意识,在日常工作中处处为经济学院的发展和教职工的切身利益着想。
4、举办多种形式主题党日活动,以爱心奉献社会
“爱心公益协会”,深入到北京慧灵智障服务中心和北京鹤童老人院开展爱心志愿服务主题党日活动,迄今服务已达100余次,收到社会好评;
“奥运英语社区行”活动深入北京社区,在市民中普及英语
“红色1+1”农村互助服务,深入农村,开展新农村共建活动。
四、存在的问题
应该说,经济学院的党政领导班子是团结和谐的集体,在建立和谐经济学院的过程中做了很多工作,但是我们也认识到,在我们的工作中还存在着很多不足和欠缺
1、宣传工作重视不足。客观上由于工作繁忙,人员有限,主观上由于在我们的头脑中一直认为实效重于宣传,经济学院的宣传工作,包括网络宣传、媒体宣传等工作有很多不足之处;
2、工作中的规范性有待加强。如工作记录、会议记录不完整。没有专门的会议记录人。因此在整理材料中遇到一系列困难。这既有客观原因,如东西区两校办公,人力有限,也有主观上不够重视的原因。
3、青年教师党员发展缓慢。经济学院40岁以下年轻教师中,党员占50%以上。我们一直非常重视在高学历的年轻教师中发展党员,并建立了党员联系制度,但2002年以来,成效较缓。
五、改进工作的思路
1、为建立和谐的一流的经济学院,完成校党委的“跨越发展争创一流”的目标,进一步发挥党总支的政治核心、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学院的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
2、加强和改进宣传工作,进一步加强党建工作。
3、改进工作中的欠规范之处。例如,完善会议记录等
4、进一步做好青年教师的党员发展工作。进一步发挥青年党员的作用。
六、2007年党建工作成效
1、以师德建设为切入点,进一步发挥党总支的政治核心、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学院的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
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结合去年的聘岗工作,教师职业生涯和学员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