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响应构建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时代要求,6月13日下午,校党委常委、副校长陈彦斌教授在博远楼1号报告厅为经济学院、统计学院师生讲授《<中国经济学研究手册>的重大意义与建设路径》专题党课,经济学院、统计学院80余名师生参加党课学习。
陈彦斌副校长从《中国经济学研究手册》(简称《手册》)的编写背景、重大意义、核心特征、成熟的时机和编写标准五个方面进行了讲授。首先,陈彦斌副校长介绍了《手册》的编写背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从积贫积弱走向繁荣富强,跃升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增长奇迹。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正乘势而上,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如何把中国经济发展的成功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化的理论学说,构建起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已成为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时代使命,而要构建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离不开《手册》的支撑。
其次,陈彦斌副校长详细讲解了《手册》的四方面重大意义。第一,《手册》旨在提炼中国基础性重大经济问题的典型事实、核心逻辑与分析框架,是构建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有助于构筑完整的经济学学术生态体系,推动中国经济学理论与自主知识体系不断迭代更新。第三,有助于构建更加完整的中国经济学教材体系,完善中国经济学的人才培养体系。第四,高度凝练了高增长时期中国成功的政策实践与理论创新,还面向中国经济面临的新问题与新挑战,为如何更好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理论支撑。
接着,陈彦斌副校长强调了《手册》所具备的权威性、前沿性、平台性、问题导向性和提炼性五大特征,指出《手册》不仅具有国际经济学手册的一般特征,还具有更鲜明的中国特色。从实践基础和研究基础等方面综合来看,《手册》编写时机已经成熟。一方面,中国经济增长的卓越成就和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为《手册》编写提供了坚实的实践基础。另一方面,不断壮大的研究队伍与快速增长的前沿研究成果为《手册》的编写奠定了良好的研究基础。在此基础上,简单介绍了《手册》的编写标准。
展望未来,陈彦斌副校长指出,《手册》需要在不断吸收高质量前沿成果、定期更新和提升国际性三个方面不断发力、久久为功,更好地助力构建和完善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