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村地处昌平、怀柔、顺义的交界处,隶属于昌平区延寿镇。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在革命年代百合村是平北革命根据地之一,这里还曾是晋察冀军区热西分区司令部的供给处、军需处、修械所、卫生处所在地。英雄无言,岁月有声,百合村的人民为平北地区的革命事业做出了不朽贡献,“老解放区”的红色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
为加强支部共建,提升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2022年10月4日,正值重阳佳节,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本科学生第一、第二党支部30名学生党员和发展对象前往百合村参观学习,共话峥嵘岁月,感悟红色历史。
参观红色遗迹,感悟革命岁月
党员们跟随百合村党支部书记徐有刚、经济学院学生张新旭的讲解,参观村史博物馆、百合村普门寺等红色景点。陈列的一件件展品将大家的思绪带回到烽火连天的峥嵘岁月,在艰苦卓绝的战争年代,百合村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利用村中的险峻地势条件,发挥群众的集体力量,同仇敌忾,谱写了一幕幕荡气回肠的抗战序曲,展现了百合村地区人民不畏强暴、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
深入访谈交流,共话家国情怀
正值重阳节,为弘扬敬老爱老中华优秀传统美德,让退休老党员充分感受来自年轻党员的关怀和温暖,同时进一步向老一辈党员了解红色道路和革命精神,参观结束后,经济学院本科学生第一、第二党支部与百合村部分党员在村委会议室开展座谈会,深入了解百合村的红色革命道路。座谈会伊始,经济学院本科学生第一党支部书记陈晓介绍了学院情况和支部特点,百合村党支部书记徐有刚向学生党员们介绍百合村历史与变化。
随后,百合村的老党员代表焦宝坤、权克增、焦宝武、关来营等四人分别从不同的视角讲述了百合村的红色历史。
91岁高龄的焦宝坤为同学们讲述了他在儿童团时的抗战经历以及北大梁消息树的故事。抗日战争时期,村里的儿童团、民兵昼夜轮流在消息树站岗放哨,当发现敌情时,立即放倒消息树,干部群众看到后就能够迅速转移,多次避免了日寇的烧伤抢掠。
权克增曾担任百合村党支部组织委员,他凭借多年的绘画经验与历史考证,为同学们讲述了百合村村民抗击伪满军的故事。他谈到,在抗日战争时期,百合村的老人、儿童在后方送情报、站岗放哨、拾担架、送公粮,妇女们做军鞋、护理伤病员,通过各种方式为抗战做贡献。
关来营和焦宝武向学生党员们介绍了百合村这些年来的变化与发展。近几年修路通车后,百合村的旅游经济、沟域经济得以快速发展,同时毗邻大杨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地理优势,也给百合村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接着,经济学院学生党员和发展对象以“军旅生活”、“冬奥感想”等为主题,与老党员们交流千禧一辈的经历与感悟。
学生党员刘昊山曾服役于陆军第83集团军某旅红一连,其连队党支部是毛主席所建立的第一个连队党支部,他分享了从军旅生活中产生的入党动机。连队中没有新兵愿意触碰的疏通旱厕这样的脏活累活,却被党员们铿锵有力的“我是党员!我先上!”首先揽下,给仍是新兵的他带来了极大震撼。成为共产党员后,老班长的鞭策深深影响着他,“入党不是像获得优秀兵称号一样的奖励,而是一种身先士卒的责任与义务,是埋在心中一代代传承的信仰与力量。”他认为,今日的党支部不再仅依靠一节“车头”带动,参与座谈会的老中青三代党员,每一代都像是一组动车组,都在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组成了一列高速前进的“高铁”。
发展对象段潇鹏曾作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志愿者,他分享了冬奥幕后的故事。训练初期,高强度训练和漫长等待令志愿者们产生了负面情绪,经常觉得无所适从与煎熬难耐,但通过和导演的谈话,他意识到所有人都在为这盛事活动而付出,国家利益应先于个人利益,一次次的披星戴月,一次次的改动调整都让他们体会到了什么是奥运精神,什么是大局意识。
挖掘红色资源,共谋长远发展
进入新时代,在延寿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百合村党支部继承和发扬革命优良传统,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目标,大力发展沟域经济,加强环境治理,努力建设生活富裕、生产发展、生态和谐的新百合。经济学院本科学生第一、第二党支部也将与百合村党支部继续深入合作,将当代大学生的专业知识与村委村民的实践经验相结合,坚持深入调研,探索农村发展新思路,为百合村的发展规划提出建议,为红色故事与百合村的抗战精神做好宣传,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提高村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
精神所在,就是力量所在;血脉所系,就是动力所系。回望过往历程,眺望远方征途,新时代大学生党员将始终赓续红色血脉,从百年党史教育中汲取智慧的光芒和精神的力量,筑牢信仰的根基,厚植爱国主义的情怀,加强品德修养,砥砺强国志向,实践报国行动,努力成为建功立业的红色“后浪”,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