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2023年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年会暨国际贸易发展论坛在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举行。本次年会的主题为“以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高质量发展”,由中国国际贸易学会、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共同主办,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承办。与会专家围绕现阶段我国对外开放所涉及的重要话题展开深入探讨。年会设主论坛、六个平行分论坛和期刊座谈会。全国政协常委、商务部原副部长钱克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吴卫星,中国国际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崔卫杰应邀作主旨演讲。来自相关政府部门、各高校及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部分省市国际贸易学会负责人、国际贸易学会兼职副会长单位及会员单位代表、2023年“中国外经贸发展与改革”征文获奖代表、首经贸师生等600余人参加了此次盛会。
金旭、李小牧分别致辞
中国国际贸易学会会长金旭、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李小牧分别致辞。金旭在致辞中感谢专家学者对学会发展的大力支持,并对学会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李小牧首先代表此次年会的主办方向大家表示热烈欢迎,希望通过主办此次盛会,加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与商务部、中国国际贸易学会的合作,增进专家学者之间的交流,共同推动国际贸易学科的繁荣与发展,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贸易强国提供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大会向征文组织奖代表和征文获奖代表颁奖
颁奖环节,会议宣读了2023年“中国外经贸发展与改革”征文获奖名单。其中一等奖2篇、二等奖6篇、三等奖19篇、优秀奖49篇,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天津财经大学等6所高校获组织奖。征文组织奖代表和征文获奖代表分别发言。会议宣读了第九届理事会杰出理事单位名单,并向新一届学会兼职副会长、专家颁发了聘书。开幕式由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边振瑚主持。
大会向第九届理事会杰出理事单位及新一届学会兼职副会长、专家颁发聘书
边振瑚主持开幕式
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副会长李钢主持了主论坛主旨发言环节。钱克明在主旨报告《国际经济政治环境的变化与对外开放》中指出,全球化进入深度调整期,中国对于全球政治、经济格局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面对当前国际经济政治格局变化,要顺应世界大势,尊重经济规律和市场经济原则,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
钱克明作主旨报告
吴卫星在主旨报告《国际贸易与居民家庭》中指出,自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世界范围内不平等问题十分突出,微观层面体现为家庭收入、家庭负债的差异;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经济开放对居民家庭的影响受到关注,国际贸易成本通过家庭消费、家庭风险承担等渠道影响家庭负债,为进一步理解国际贸易和不平等问题之间的关系提供了证据。
吴卫星作主旨报告
张燕生在主旨报告《新产业政策和新贸易政策下的新选择》中指出,新产业政策在主要发达国家兴起,侧重于安全、绿色、科技、能源、社会等方面目标,其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市场机制、国际化程度的有效性。在此背景下,我国要采取的新产业政策要起到鼓励竞争、倒逼转型的综合作用。就新贸易政策而言,我国需要“五外联动”以推动经济国际化,通过提升相对全要素生产率推动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
张燕生作主旨报告
崔卫杰在主旨报告《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中回顾了制度型开放提出的历程,指出制度型开放必然要求制度创新,具有以服务业开放为主、符合我国优势转换需要、有助于深化对外开放、符合国际经贸规则新趋势等鲜明的时代特征,这意味着应系统性、前瞻性、全方位地推进制度型开放,统筹开放与安全。
崔卫杰作主旨报告
李钢主持主论坛主旨发言环节
25日下午,六个分论坛平行举行。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湖南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等多所知名高校、研究机构的专家,围绕“建设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数字经济贸易与高质量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与自贸区建设”“全面参与国际经贸规则调整”“专业建设与高水平人才培养”“跨境电商发展的挑战与机遇”六个主题进行了深入讨论,交流最新研究成果。分论坛特邀多位专家主持并对论坛论文进行点评。
之后举行的期刊座谈会环节由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赵家章主持。来自《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世界经济》《中国工业经济》《China & World Economy》《国际贸易》《国际贸易问题》《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求是学刊》编辑部的专家们围绕期刊的选题、审稿流程等问题与参会老师同学进行深入交流。
闭幕式上,各分论坛主持人总结了分论坛召开情况。金旭和李小牧分别进行总结发言。金旭代表中国国贸学会向年会的主办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及参会嘉宾表示衷心感谢。李小牧指出本次盛会主题聚焦,讨论热烈,研讨成果将为我国外经贸稳定发展提供有价值的理论支撑。希望今后通过进一步加强与中国国际贸易学会的学术合作,积极推进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国际贸易学学科的建设发展,为加快建成特色鲜明、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财经大学,更好地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新时代首都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