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27日,经济学院经济系崔颖博士报告了题为“Children’s Education and Parental Old Age Survival: Evidence from the 1986 Compulsory School Reform in China”的工作论文,经济学院50余位师生参加。
崔颖博士首先阐述了研究背景和现有文献。她介绍道,关于教育回报率的研究在学界已经十分普遍,但讨论教育带来非货币回报的文献仍为少数。同时,现有文献主要关注父母受教育水平如何影响后代发展,少有关注后代受教育水平对父母生活状态的影响。从研究方法看,以往文献大多采用相关分析,没有明确地阐述因果关系。因此,研究后代的受教育水平对父母存活率的影响,可以对现有文献进行一定补充。
接着,崔颖博士说明了使用中国数据研究上述问题的意义和必要性。首先,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大家庭”的观念仍然广泛存在;其次,由于我国社会会养老体系发展不完善,因此父母的养老仍需部分家庭照料;最后,我国的快速老龄化进程加重了子代的养老负担。以上三方面原因使得研究我国子代受教育水平对父母生活情况的影响具有现实依据。
而后,崔颖博士简要介绍了研究的制度背景并说明了数据来源,她以1986年义务教育普及作为政策冲击,政策实施前各地区教育水平与受政策影响个体的交乘项作为工具变量,进行相关检验,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度量不同组别下子代受教育水平父母生存率的影响。
崔颖博士的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第一,义务教育政策使得教育水平偏低地区的受教育年限显著增加;第二,子代受教育水平的增加显著提升了父亲的存活率,对母亲的存活率没有显著影响;第三,异质性分析表明,女性子代的受教育水平增加显著增加了父亲的存活率,而男性子代并无该影响,同时,子代受教育水平的增加对农村或教育水平偏低父母的存活率提升更为显著。崔颖博士对女性子代受教育水平的增加显著提升了父亲的存活率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初步的分析。机制分析表明,女性子代受教育水平提高显著增加了其与父亲的见面次数,同时增加了其对父亲的照料程度,以上两方面共同作用增加了父亲的存活率。
报告过程中,与会老师不时地与崔颖博士针对论文内容与研究方法进行讨论,讨论的过程热烈而富有洞见,学术氛围浓郁,令人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