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杭大运河
贯通京津冀区域文旅产业影响分析
--基于通州、武清、香河实地调研数据的研究
团队介绍
指导教师:张锦冬
项目负责人:陈天爱
团队成员:苑雨晴 杜欣悦 张若帆 刘润泽 谢嘉欣 黄赓誉蒞
2022年4月国家发布《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京杭大运河百年来首次全线水流贯通,千年运河迎来新的活力生机。
为深入了解如何将运河经济融入统一大市场建设布局之中,调研大运河京津冀段周边经济文化带发展情况,首经贸2020级经济学院陈天爱、苑雨晴、杜欣悦、张若帆、刘润泽与2020级管理工程学院谢佳欣、2020级金融学院黄赓誉蒞组成了大运河经济带调研组,经济学院张锦冬教授担任指导老师,面向北京市通州区、天津市武清区及西青区、河北省廊坊市香河开展社会实践调研,了解运河两岸经济文化情况,调查统一京津冀旅游产业大市场可行性,进一步推进大运河京津冀段经济文化带的建设进程。
实践前期,团队成员通过线上访谈、文献研究等多种方式了解京津冀大运河经济的现状、研究对其发展起到影响因素的指标。最终提出利用熵值法的客观赋权法,得出更加客观与真实的评价,从定量化的角度分析大运河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行走运河两岸 调研经济文化发展
调研组通过实地参观、视频采访、学者交流、发放问卷等多种方式展开实践活动。向当地居民、旅游游客和文旅行业从业者发放调查问卷;采访高校教授,文化传承人,历史文化研究者;参观运河文化遗址、博物馆、文化传承基地、老字号餐饮、新兴文旅企业20余处;用视频记录运河两岸商贩、游人、码头情况,时长超800分钟。
北京通州:一枝塔影认通州
8月7日-8月8日,京津冀大运河经济带调研组来到北京市通州区进行实地考察,调研通州运河文化旅游产业经济发展情况。调研组走进运河森林公园,便感受到了浓厚的运河文化气息。通州作为京杭大运河的北起点,从通州博物馆到文旺阁木作博物馆,调研组看到了不断创新的运河文化活动。配合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调研组看到有不少家庭在周末来到通州游玩并体验制作中国传统的手工艺品。寓教于乐,在潜移默化中让孩子们感受到运河文化的无限魅力。
调研组在通州区采访了当地居民,收集了大家对通州运河文化的真实感受。近些年来通州区政府正大力推进大运河文化带的建设,运河相关旅游业正蓬勃发展,公园环境得到了不断的优化,不少游客表示十分期待未来能在码头坐上游船,在水上欣赏运河两岸的风光。
天津武清/西青:九河下梢与津门故里
天津三岔河口地处三河交汇处,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如今的这里是天津繁华的市中心,调研组采访了附近的居民,认识了他们眼中三岔河口,从他们儿时的回忆中感受到了这里的日月变迁。日渐繁华的三岔河口给天津带来了新的活力生机,吸引了更多海内外的游客来到天津旅游,感受古运河与新产业的完美交融。
每当过年,旧时中国的家家户户都张贴着莲年有余的年画,寓意期望来年丰庆有余。调研组走进杨柳青古镇,莲年有余的年画便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熟悉的年画娃娃给人以亲切感。
调研组采访了杨柳青古镇民俗文化馆的馆长,深度了解了木版画文化融入新型文旅产业的发展情况。文化馆通过不断摸索,打造出了独具特色的年画文创产品并开展了研学活动。
调研组随着孩子们的欢声笑语来到了杨柳青民俗文化馆的二层,孩子们手拿着自己刚制作好的年画,精美且独具匠心。特色的活动促进了大运河沿岸旅游业的创新发展,非常期待未来杨柳青古镇能够为游客们带来更多的惊喜。
河北香河:淑阳之行
8月19日,调研组来到香河县进行实地考察,香河县上接北京市通州区,下接天津市武清区,运河孕育出了香河饮食、武术等多种文化。
调研组十分有幸采访到了香河大运河文化研究会的王爱民会长,了解到了香河文化产业近些年来的现实状况以及未来的规划。目前,香河县与通州区已拟定了3条游船航线,待未来正式开放后,将可以实现从通州区码头乘坐游船抵达香河县。京冀协同发展,依托大运河全线通航,打造新经济文化体系,不断推动两地第三产业的发展。
调研结束后,实践团将问卷数据与经济库数据相结合,建立基于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的综合评价机制,对大运河京津冀段周边文旅产业的循环经济发展现状进行评价与分析,对通州、武清、香河三地2017年~2022年的文旅产业循环经济发展从经济、产业、文化、环境四个准则层进行评分,并基于拟合和规划模型,对三地在文化旅游产业方面的投资、宣传力度等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撰写《北运河城市老字号传承保护现状报告及改进意见书》发送至文化局等有关部门,为推动运河两岸文化旅游经济发展贡献青年力量。
行走运河两岸
共享一泓碧波
看大河汤汤 奔流不息
看文脉相承 源远流长
经贸学子
崇德尚能 经世济民
为北运河经济文化产业发展
贡献青年力量
项目组成员感想:
项目负责人 经济学院 陈天爱:
伟大的京杭运河是华夏儿女们逐水而居,用勤劳和智慧创造的璀璨文明印记。在暑期实践项目中,我们沿着北运河流淌的印记一路走来,见证了沿岸古朴的高塔、精致的石桥、繁华的古城街市、流传千古的诗词碑文、功在千秋的漕运历史……在这场水与文明的壮丽喧哗之中,实践小组探索现阶段京津冀三地运河文旅行业经济发展现状,总结阶段问题,并与各学科专家、各行业经营者以及沿线市民游客共论运河未来发展,写成实践报告。这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也是我们作为经院学子将校训中“崇德尚能,经世济民”付诸实践的初探。
项目成员 经济学院 苑雨晴:
本次实践是我第一次如此全面的进行社会调研,从设计主题、编撰问卷、设计调研再到物料准备、成员分工、调研设计,真正参与全流程工作让我认识到了现阶段个人所缺乏的能力,也让我在未来的学习中有了更清晰的探索方向,前后近三个月的时间,感谢队友们相互支持,共同进步,希望之后大家的学术之路都光明坦荡。
项目成员 经济学院 张若帆:
在这次活动中,实践组成员各自运用专业知识,共同调研三地运河经济的发展情况。暑期实践培养了我们吃苦耐劳的好习惯,走街串巷、汗流浃背而不被理解的时候,我们没有轻言放弃。我们不再是死读书本只是,而是让知识灵活的穿梭在生活中,用实践去检验认识。在暑期实践中,我学到了很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如何与陌生人打交道,如何让陌生人放下戒备同意录制访谈视频,如何让路人接纳我们的调查等等,这些都将会是我们人生的崭新财富。
项目成员 金融学院黄赓誉蒞
本次暑期实践调研活动,给我带来了深刻的启发与感悟:“学”与“行”二者不可完全独立而存在。正所谓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从书籍中学习知识,从生活中增长见识,二者结合,让人收获颇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