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观而约取 厚积而薄发
——访2009年经济学院建模比赛获奖者曾盈
2009年12月,经济学院2006级经济学实验班的曾盈同学在北京市数学竞建模比赛中获得了北京市二等奖的好成绩。12月9日,经济学院新闻组对曾盈奖同学进行了专访,通过访谈,曾盈表达了对奖项的欣喜之情,同时,她也阐述了与逻辑角逐的乐趣。
对曾盈的采访具有十足的趣味性,她谈到了参加建模比赛和数学竞赛的经历,多次的参与造就了今天的成绩是她最深刻的感受。曾盈说,自己对于获奖的最大感受是,在认真备考和平和心态的指引下,她能够坦然自若的面对任何一道难题。纵然有困难,但只要抓住问题的本质,融会贯通,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当问到为什么参加建模比赛时,曾盈认真的说:其实,在听老师介绍了这些比赛以后,我们就有参加的想法,但大一大二的尝试都失败了,但觉得这么一项既能锻炼能力,又能证明自己的比赛是应该坚持走下去的,所以今天我们一起拿到了这个奖。
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和研究生与本科生的建模比赛一直是经济学院为学生们力荐的学术性竞赛,历届学生在各类比赛中都有不俗的表现。能够参与这些比赛,学生不仅需要纯熟的数学基本功,还需要开阔的思维和严谨的学术态度。通过了解和采访,曾盈除了具备以上基本素质外,还具有各自独特的思想认知和信念观点,这些为她的胜出起到了提纲挈领的指导作用。
放手去做,无谓成败。将结果隔离开奋斗的过程是本科生的特点,他们将结果视作事件的一部分,都并未将其并入做事的动机。曾盈将此次获奖归功于平和的心态。在以往的全国性数学比赛中,虽然准备充分,积累颇多,但总因为太注重名次和结果而造成失误,进入高年级,她对比赛有了新的认识,也对自己参赛的目的有了新的定位:比赛的趣味全在过程,在此期间,只要全心投入,竭力付出,自己的目标就已实现。正是有了这样坦然的心态,有了沉稳看待名利的视角,困难才会得到悉心的分解,解决困难的方法才会层出不穷。
树立“干中学”的观念,加速扩充眼界。所谓“干中学”就是在实践中来认识目标事件。建模比赛涉及领域广泛,关联数据众多,需求方法多样,如何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对某一事物较为完整的认识成为建模比赛的难点。时间限制,重新建立对陌生领域事物的认知是极难完成的,这时就需要发挥“干中学”的作用。在实践中选取有用的部分进行探索,不求甚解,在短期内实现认知为实操服务。曾盈同学的理性思维能力较强,在“干中学”方面的所作是十分值得其他同学学习的。
数学是考验思维逻辑的学科,而建模是集学科知识和解决问题能力于一体的小组合作项目。不论是平时的探究学习,还是难得的竞赛比拼,本次获奖者都为同学们提供了一条经过实践验证的原则:“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比赛固然重要,但失去了赛前充分的准备,比赛时沉稳的心态、循序渐进的耐心和淡定的答题情绪,就容易陷入“准备充分,发挥失利”的怪圈。曾盈同学的总结感悟和经验教训也验证了博学所起的作用:它不仅能够令人保持沉稳心境,有利于深刻体会知识的内在联系,而且有利于在全身心投入的状态下创造理论新思维。此外,小组合作的一致性和团结性在整个建模比赛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这是思想上的默契配合,它比单纯协作要求更高、更全面,正是由于各位小组成员纯粹的学术追求和专注的学术态度成就了本次圆满的合作。
曾盈同学是一位品学兼优的学生,多次获得人民奖学金并获得2008年度国家奖学金,2009年10月,她还荣获经济学院“院长奖章”。她具有浓烈的团队意识和合作意识,学习刻苦、性格爽朗,具有坚韧的品质和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她用优异的成绩和正直的人品为所有同学树立了学习的榜样。曾盈同学并没有过于沉浸在获奖的喜悦中,她强调:荣誉只是激励自己通往成功的“添花”,只有自始至终的奋斗才会实现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