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背景下针对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供求双方意愿的调研
团队名称:努力就业队
指导老师:沈宏亮老师
团队负责人:付信达
团队成员: 谢嘉欣 王钤 陈嘉美 钟涵叶 沈慧琳 王宇轩
随着一年一度的毕业季再次到来,今年有1076万高校毕业生进入求职市场。创新高的毕业生数量,叠加疫情引发的岗位需求减少,以及信息的不对称性,多项因素增加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为此,2022年8月5日至9日,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的努力就业队于北京市海淀区的相关单位,进行了“财经类大学生就业形势状况调查”的社会实践活动。这次调查活动,我们着力于调研需求端的招聘要求,通过线上和线下两种方式,对北京市海淀区的银行、证券、投行等33家单位及企业进行了走访调查,希望能为该专业学生未来就业选择提供借鉴经验。
财经类大学生今天也在努力就业!
第一站:银行
调研第一站,我们走访了工商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等20家银行。我们询问了多家大堂经理,从学历、户口、学生能力等多方面进行了调研。虽然天气炎热,但坏怀揣梦想的我们却依然热情高涨。我们发现,大部分银行对学历并无硬性要求,主要还是根据岗位进行评定,部分银行研究生人数会高于本科生人数;其次,大家都倾向于招聘沟通能力强、脚踏实地的学生;此外,大部分银行表示疫情对其招聘数量影响不大。
第二站:证券
调研第二站,成员走访了东方财富证券、银河证券、招商证券等13家证券公司,与相关负责人就专业、背景、学生能力等方面展开探讨。幸运的是大部分证券公司负责人都欣然接受了采访,与我们聊了许多。此次走访后我们发现,大部分证券公司招聘都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也更青睐性格外向、交流能力良好的学生;与银行不同的是,大部分证券公司都认为人脉背景资源非常重要,这是社会现实问题;同时,在跳槽问题上,部分公司表示要看客户粘性,也有公司认为跳槽非常普遍。
通过本次实践活动,小组成员对银行和证券的招聘标准有了全面深入的了解。这次调研不仅丰富了我们的相关知识,开阔了我们的眼界,同时也提高了我们的沟通能力和组织策划能力。
在此基础上,我们对促进财经类大学生就业提出了我们的思考与建议:作为学生,我们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应多多参加实践活动,积累经验,提高沟通能力;学校方面,可以增加就业指导服务,从简历、面试等多方面促进就业,并搭建线上线下就业平台。
大学生是国家发展的栋梁。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是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民生改善、社会大局稳定的重要保障。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不仅需要学生自身努力,也需要高校、企业和政府一同推动。
成员感想
钟涵叶:
虽然只有为期一个月的暑期实践,但这次活动带给我们的影响和感悟却异常宝贵深刻。从一开始大家为了提高团队工作选题的方案而争论不休,到每天在外采访的队员汗珠滴落浸湿衣服,再到每晚写报告、写日志,为第二天准备到深夜。我们询问着,调查着,怀着坚定的信念,既有付出也收获颇丰。
付信达:
非常有幸能与优秀的同学一同共事,大家在本次实践活动中都非常积极,执行力很强。在此过程中我也深刻认识到了团队的力量。同时,我们在闲暇之中的交流也不止局限于社会实践工作,合作是在完成一个任务的同时和别人不断向学习并且一起进步的过程。而和这些组员一同完成任务互相学习的过程以及经验是我认为在这一次暑期社会实践中最宝贵的东西。
沈慧琳:
此次调研活动,我充分意识到了沟通的重要性,不仅是组员之间的沟通,更有与老师、受访者之间的沟通。与不同的人沟通需要注意不同的方面,这次实践活动我也受益匪浅。同时我认识到,询问老师并不是不好意思的事情,非常感谢沈老师给予我们的帮助,沈老师帮助我们修改了论文,也通过线上会议的形式给了我们很多建议。没有老师的帮助,我们的论文或许不会这样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