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院召开2010-2011学年度学风建设座谈会
12月1日下午,经济学院召开了本年度学风建设座谈会,参加本次座谈会的有经济学院党总支书记郎丽华教授,副院长田新民教授,党总支副书记马力副教授,系主任康增奎教授、马方方副教授、王军副教授以及学院年轻教师代表。座谈会随机抽取了15名大二大三学生与负责学院本科教学工作和学生工作的各位老师进行了深入沟通,会议气氛热烈融洽,参会人员畅所欲言,座谈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马力老师主持了本次会议。
在1日举行的座谈会上,老师与学生就学风建设问题展开了细致的讨论。学生代表从自身出发,全景反映了学校学习的种种不良现象,并提出了对于课程安排、考查制度、硬件设施、课外辅导等方面的疑问和建议;教师代表认真听取了学生的观点,对学生的困惑进行了解答,同时,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经验性的参考建议,并鼓励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加强学习自主性。
座谈会上,学生代表集中反映了有关双语教学、课程安排、考勤制度、师生互动等问题,并对其中存在的矛盾发表了自己的观点,进行了简要分析。学生代表反映,双语教学的效果在实际过程中受到了较大损失,究其原因,学生认为双语课程的教授方式是主要原因。在实践中,多数双语课程主要通过英文课件、中文讲授来实现,对学生而言,他们表示并没有感受到双语课程对于语言能力太多的促进作用,而是在中英文不太协调的讲课环境中失去了对双语课程的兴趣。对此,党总支书记郎丽华老师做出了解释:国际化是经济学院的努力方向,经济学院不断致力于与国际教育的接轨,英文授课是实现教学国际化的主要途径,为了使得学生由低年级的基础课程向高年级的全英文专业课程顺畅过渡,学院为大二大三学生设置了双语专业课程,希望为其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但是,针对于中英文在课堂的呈现方式,教学计划只给出了50%-50%的比例要求,并没有严格限制讲授和教材的展现方式,这可能是问题的原因所在。另外,郎老师指出,国际班的设立就是为了满足基础好的同学的学习要求,国际班的课程设置兼顾了英文和专业两方面因素,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除此之外,学生还提出了考勤问题需要学院调整制度和班内建立规范的双重作用,老师可以通过利用班级公共邮箱加强与学生联系,学院应该重点突出对学生专业和学科体系的认知培训等等问题。在此过程中,负责学生工作的党总支副书记马力老师提出构想,各系应当分别对各专业新生进行入学培训,通过专业设置和教学规划的介绍树立学生的专业意识,从而为其学涯发展做好铺垫。国民经济学系主任马方方老师强调,学院应该对新生进行两个重点方面的教育:学生手册、专业培养方案,学生应当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抓住学习的自由性和选择权。
到场的同学与老师逐一探讨了教学双方面所遇到的问题,并尝试研讨出有效途径以消除障碍。座谈会涉及了学生在校学习的方方面面,学生基本反映出了各班的学风状况。田新民老师在总结中提到,座谈会是增强与学生互动的良好的方式,这有助于教学相长。
另外,参加座谈的年轻教师也对学生们寄予了殷切的希望。汪洋老师鼓励同学们及时将学习感受和疑惑反馈给任课老师,不论是课间还是课后,直接交流都会使得沟通效果更好;赵家章老师说到,推进国际化是个长期的过程,这同时需要同学们的坚持,努力度过适应期后学习就会进入正轨,同学们一定要投入相当的时间作为学习的代价;赵娟老师则言简意赅的表示,同学们要强力转变学习观念——学会从大学老师那里“掏知识”。
座谈会持续了近两小时,最终在师生的相互支持和鼓励中结束。本次座谈为学生和老师的相互了解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双方在学院提供的平台上坦诚畅谈,共同推进教与学的进步。经济学院提倡严谨求实的学术态度,严肃诚实的学风考风,鼓励老师和学生在宽松的学术环境中相互配合实现教学相长。座谈会将为学院的科研发展和学生培养提供最直接的信息来源,经济学院将适当丰富座谈内容,扩展座谈范围,将师生的沟通工作推广开来。
经济学院
2010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