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下午,一个可爱的小男孩静静地站在他的校门口旁,等待着,等待着,公交车缓缓驶来,走下一群熟悉的身影,小男孩开心地向他们招手、微笑。四点后,支教结束,不舍他们离开的男孩尾随出教室,直至校门口。分别,亦是同样地微笑、招手,彼此期待着下周的相聚。他们便是小男孩的志愿者老师——首经贸的学子。相见与分别的画面,一直萦绕在蒲公英支教志愿者们的脑海里。
走近支教、走近蒲公英
蒲公英支教是首经贸经济学院志工部一直坚持着的一项志愿活动。薪火相传,支教团队在每一位志愿者的共同努力下成长了五年。接受采访的这一期支教团队有61人,辅导的两班初一学生80多人。每周日下午两点到四点是团队的志愿服务时间。
坐落在大兴区寿宝庄的蒲公英中学,是一所民办希望中学,受到邵逸夫等众多爱心社会人士的支持和捐赠。这里的学生几乎都是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他们就像那一朵朵蒲公英,带着希望的种子,乘风飞行,飞到未知远方。
“我觉得支教能带给孩子们的,更多的是陪伴,我希望能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呵护,陪伴他们更好地成长!”前支教领队张雪说到。她是2013级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2015年已是她第三期参加支教活动,“坚持”一直是支持她向前走的不变信仰。
志愿者们的一路坚持
问到坚持到现在的原因时,张雪微笑着说到:“开始是因为喜欢这些孩子。蒲公英中学的孩子特别纯真可爱,当你真诚地对待他们,他们也会以真心待你。看着他们对新知识、新世界无比渴求的眼神,大家无不为之动容,都掏心地尽己之能帮助他们。”性格温和善良的她一直以身作则,激励着每一位同行的伙伴。
志愿者缪淑寅分享了她的感受:“以前听说有每周坚持去做支教、志愿活动的同学,并不觉得他们有什么辛苦和难得。直到我自己也成为其中一员,每周周日要腾出一个下午的时间去陪孩子们,肯定会有其他事情的冲突,但当排除万难,一路坚持下来时,自己都有被自己感动到,原来我也可以凭着一颗爱心,陪伴这些孩子成长。当然,这也是我自己的成长。”
相知相伴,收获成长
孩子们在志愿者们的辅导下,学习有很大提高。支教曾实现所服务班级数学平均成绩由32分上涨到66.5分的喜人成绩,该班数学期末考试平均成绩更是达到68分,创历史最好成绩,受到中央电视台的关注报道。很大程度上,哥哥姐姐的关心陪伴与鼓励,给他们带来了快乐,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也让他们不再孤单。
两个小时的课上时间里,志愿者和孩子们是师生,而课下他们则是哥哥姐姐,甚至好玩伴。
2014级的卢金铃回忆到:“那天周日下暴雪,考虑到安全问题,蒲公英中学老师已通知我们支教暂停一次,可我们6人商量后决定前往。当我们出现在教室门口,孩子们又惊讶又高兴。”她开心地说着:“孩子们拉着我们出去打雪仗、堆雪人、聊心事、拍照。天气虽冷,却无比开心。从那一刻起,我觉得我们真正地成为了他们的哥哥姐姐。”
有一个男孩,问志愿者:“学习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呢?”志愿者这样回答:“知识是可以受用一生的东西,我们不是为了考试而学习,而是为了成为一个懂道理明事理的人。”后来,时间见证了男孩的改变,每天都认认真真,勤学勤问,最后他成功考上了理想的学校。
这就是蒲公英支教,大手拉小手,只要用心付出,彼此的成长就会因此而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