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介绍
团队名称:回迁信使寻访队
指导教师:杨曦
团队负责人:李佳镁
团队成员:李佳镁、马欣祺、王召川、刘可、尹然、田秋滦、黄玺铭
为积极响应北京十四五发展规划政策,推动回迁小区的垃圾分类进程,贯彻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2022年暑假期间,回迁信使寻访队在杨曦老师的指导下,针对回迁小区垃圾分类问题展开了深入调研,并于8月19日派出李佳镁、马欣祺、王召川和刘可四人组成实践小组,亲自前往四季青镇门头馨村南区,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切实了解当地生活垃圾分类情况并取得优异成效。
在实地调研之前,队内通过搜集文献,考察资料等方式设计了科学合理调查问卷与访谈提纲,并根据效度检验结果反复修改了成果,为实地调研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在本次线下实践过程中,成员们首先在回迁小区周边及小区内仔细观察了当地分类垃圾投放点情况、垃圾回收设施、宣传海报等,并在垃圾分类普法监督员和居民的帮助下,初步明确了当地生活垃圾分类基础设施水平和垃圾分类意识普及的情况。
门头馨村南区垃圾分类投
随后四人分成了两组,分别对当地居民进行了调查问卷的发放与深入访谈。本次线下调研采取的问卷发放方式为通过线下手机扫码,获取电子问卷进行填写,充分利用了其便捷、成本低的优势。同时考虑到部分老人不擅长使用智能手机,组员也准备了纸质化问卷以应对此类问题,并通过口头询问的方式,助力对方完成了问卷的填写。访谈则采用一问一答的方式,由一位组员全程沉浸式的采访,另一位成员在争取被采访对象同意的前提下,进行了音频与视频素材的收集,便于后期访谈结果的整理。
小组成员正在采访居民
垃圾分类管理员留影
最终在回迁小区居民的热心帮助下,组员们成功收集完了实验数据与访谈结果。同时在与居民细致沟通的过程中,也获取了更加直接有效的意见与建议,为后期数据处理与结论分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实践小组四人合照留影
通过这次实践调研,小队成员不仅了解到了国家的相关环保政策,而且认识到了基于回迁小区的特殊性所伴随的问题与其背后的影响因素,从而深刻意识到,环保工作需要国家、企业、社会、个人的共同发力,每个环节都至关重要。尤其在实地调研的过程中,实践小组深刻感受到了深入基层的重要性,只有亲自去了解,亲自去考察,才能发现容易被忽略的细节与尚未发掘的问题。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没有探访,就不知其实际状况。
成员感想
实践小组的成员们在经历过本次实践调研后,也都感慨万分。
李佳镁: 垃圾分类看似事小,却也关系着方方面面,上到国家、社会下至家庭、个人。正如我们所调研的回迁小区,其伴随的问题以及背后各种各样影响因素,在展开实践之前都是未知数。只有当我们深入基层后,认真考察,逐步探访,脚踏实地的去发掘每一个细节和曾经没有预想到的环节时,才能深刻的体会到“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句话。
王召川: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我真正明白社会生活与校园生活的差距。校园毕竟是太小了,我们在学校学的是理论知识,必须要将所学的东西应用到实际中才会发现它的价值。我们总以为在学校上课枯燥无味,总向往那些自由自在享受生活的人,总有着别人不知到的理想,总想着有一个辉煌的未来。但我现在开始明白,所有的想象都是虚无缥缈的,只有自己亲身实践过,才会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才会正确地给自己定位,确立相对现实的目标。在实践后才会发现自己所学的东西是多么有用,自己是多么的需要进一步充实,其实实践也可以提高学习兴趣的。
马欣祺:曾经,我以为研究课题和实践调研都离我很远,仿佛我不会拥有这样的机会去体验潜心科研的生活,但这次的暑期实践活动赋予了我这样一个选择,去体验从未经历过的事物,去将脑海里突然迸发的火花突破次元,引入现实世界。回顾这段时光,不禁感慨,暑期实践是一个具有突破性的伟大尝试。
实行生活垃圾分类,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环境,也关系到宝贵资源的循环利用与可持续发展,更是社会文明水平和人民文化素养的重要体现。保护环境与资源和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不仅是关乎子孙后代的千秋大业,而且已经直接关系到人类社会的未来发展与走向!我们要坚决抵制“环保多我一人不多,少我一人不少”的侥幸心理,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共同努力,持之以恒,为社会、也为自己留下一片碧水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