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展首届“青年服务国家”首都大学生创新创意大赛的通知
各高校团委: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文件精神,激发首都大学生的创新热情,搭建大学生参与创新的平台,以“崇尚科学、锐意创新、立足应用、解决问题”为导向,号召首都大学生踊跃投身创新型国家建设,将科学知识与创新实践和社会服务紧密结合,运用所学知识开展创新创意活动,引导广大青年学生为社会发展提供便捷性和科学性的创新服务,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北京市学生联合会决定举办首届“青年服务国家”首都大学生创新创意大赛。首届大赛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承办。现将相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组织机构
由团市委分管高校工作的副书记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分管共青团工作的校领导担任组长,由大学部负责指导和协调,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负责实施,竞赛办公室设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团委。
二、主要原则
1.立足首都,扩大覆盖面:主要针对北京区域内社会生活中现存的问题和困难,同时,结合首都人口疏解和推进京津冀一体化等开展创新创意策划,为社会建设和首都发展提供参考,献计献策。
2.加强创新,突出社会化:将创新创意贯穿始终,解决思路、方案、规划等要突出新意,方式、手段、载体要突出新颖,效果、推广、应用要争取有新突破。
3.注重应用,强调实效性:必须在现实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解决办法和方案,不能假设情景和问题,要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和当前能够提供的环境条件,强调应用性和推广性。
4.解决问题,提升贡献力:最重要的衡量标准就是是否能够有效解决问题,对社会发展产生积极正面影响,将创新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切实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积极力量。
三?参赛对象
具有正式学籍的在校生,包括普通高校、高职院校、中职学校学生(均含留学生,不含在职研究生)。
四?实施细则
本次大赛主要体现创意创新,侧重展示服务生活,解决生活实际需求的小发明、小制作和创意设计金点子等内容,重点考察参赛选手的调查研究能力、创意创新水平、解决问题方法。
1.作品要求
(1)作品呈现方式为方案、规划等文本形式,原则上不接受实物作品。参赛作品还可包括视频、图片等影像资料,作为记录创新设计解决实际问题效果的呈现形式。
(2)作品中必须提出拟解决问题的现实原形(如某街道存在停车难问题),这些问题是北京市区域范围内,生活中长期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注重客观真实性,严谨假设和虚构。作品内容原则上必须包括拟解决问题调研情况及结论、解决方法运用的科学方法及手段、具体解决方案、转化利用及推广价值等,也可增加实践检验检测环节。
(3)作品中所提出的解决方案注重运用所学知识,强调运用创新手段予以解决,注重应用性和推广性,避免在以前成果上简单整理和包装。参赛作品主要为运用自身所学知识,通过独立创新创造,解决目前生产技术、社会发展、日常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为社会进步和生活便利提供有益帮助。
(4)作品方案思路清晰,内容详实,科学合理,能够有效解决所提出的问题,注重创新成果。参赛作品应突出创新性、先进性和现实意义,从实际出发,侧重解决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5)参与区域化团建的各参赛高校可针对对接街道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以便更好推进区域化团建建设。试点高校每校至少报送一个与区域化团建对接街道实际情况相关的作品。
2.申报要求
(1)本次大赛分为中职组、高职组、大学(研究生、博士)组,届时将根据各组别分别评审,各参赛团队需在填报申报书时注明组别。
(2)参赛作品可分为个人作品和集体作品。申报个人作品的,申报者必须是承担了申报作品60%以上的研究工作。作品鉴定证书、专利证书及发表的相关作品上的署名均应为第一作者,合作者必须是学生且不得超过两人;凡作者超过三人的作品或者不超过三人,但无法区分谁是第一作者的作品,均须申报集体作品,集体作者必须全部为学生,每份作品1个负责人,每个作品作者不得超过10人。对于跨校组队参赛的项目,各成员须事先协商明确唯一的项目申报单位。
(3)参赛作品必须是距大赛当年10月1日前两年内完成的学生课外创新成果,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论文)、学年论文和学位论文、国际竞赛上获奖的作品、获国家级奖励的成果等不在申报范围之内。
(4)参赛作者须使用《首届“青年服务国家”首都大学生创新创意大赛作品申报书》(附件1)由大赛组织方下发。按照申报书格式要求撰写文章。
(5)作品申报书相应栏目须经本校学籍管理等相关部门审核确认。
(6)参赛作品每篇在1万字以内,作品字数超过限额50%的将直接淘汰。
(7)参赛作品的相关书面材料(附件一和附件二)发送指定邮箱(gaoqiong@cueb.edu.cn),纸质作品申报表(一式三份,含授权书)、在作品申报截止日之前报送博学楼714办公室。
(8)决赛参赛作者如需提交视频、图片等影像资料,需刻录为光盘的形式(一式两份)在申报截止日之前报送至大学生活动中心107办公室。
3.作品授权
本次大赛所有作品作者须签订授权书,授权参赛作品可以由大赛主办单位结集出版、在网络公布其作品以供社会监督。
4.时间安排
(1)组织申报阶段(自下发通知至2014年11月20日)
10月至11月20日各高校开展校内作品的征集、汇总、初评、推荐及资格审查等工作;11月7日前,各学院将本院参赛作品纸质版报送博学楼714办公室。
(2)资格审查阶段(2014年11月21日至11月30日)
由团市委大学部与北京市学联的相关工作人员对参赛作品进行资格审查,评选出并公布通过资格审查的最终作品名单。
(3)作品评审阶段(2014年12月1日至12月15日)
组委会将按参赛作品的内容进行分类,由相关领域专家进行匿名评审,按照分类情况,采取书面评审和现场答辩形式评选出获奖作品。
(4)总结阶段(2014年12月)
依据工作情况和评审结果,开展各级总结表彰工作。特别优秀或具有很强使用价值作品,集中向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等进行推荐,扩大大赛成果转化和应用。
5.评审流程
(1)各校评审阶段:团市委下发通知,各高校开展校内作品的征集、汇总工作后,根据下发文件自定标准,自行组织初评、推荐及资格审查等工作。每个高校推选5至8份优秀作品推送至首届首都大学生创新创意大赛组委会竞赛办公室。各高校将本校参赛作品纸质版报送竞赛办公室,同时发送电子版到指定邮箱。
(2)资格审核阶段:对参赛作品进行资格审查,上交作品中主题不符合大赛要求,字数超过比赛规定的将予以淘汰。审核通过的作品将被推送至下一评审环节。
(3)书面评审阶段: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及相关社会领域专家组成书面评审委员会,对作品进行评选,每组排名前30%的作品进入决赛答辩阶段。
(4)决赛答辩阶段:聘请专家学者组成答辩评委会,参赛作品作者参加现场答辩,根据答辩情况确定最终得分。作品已在实际应用适当给予加分。
6.奖项设置
(1)优秀作品奖:一、二、三等奖比例原则为该组作品数量的5%、8%、10%,其他为优秀奖。
(2)优秀组织奖:对组织工作出色的学校进行表彰奖励。
(3)其他奖励:本次比赛将折合成一定积分,计入2015年挑战杯总体积分。
五?工作要求
协同创新是当前高校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是首都高校共青团的重要任务。本次大赛活动是受“挑战杯”活动启发但又与其不同,更加强调创新驱动发展、创新服务生产、创新改变生活的价值理念,更加注重生产生活中待解决、待优化的困难和问题相结合,更加突出作品的应用推广转化价值,希望为广大青年学生通过创新展示才华、提升能力、服务发展搭建平台。
1.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大学生创新大赛是推动提高创新能力的全新探索和尝试,旨在为广大青年学生提供更多运用所学知识参与创新、通过创新解决社会生活中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请各高校高度重视大赛各项工作,切实加强领导和指导,发挥其在培养创新型人才和协同创新中的积极作用。
2.精心组织,积极参与。各高校要加大宣传力度和宣讲范围,让广大学生了解大赛活动的有关安排,做好校内学生参赛的组织动员、沟通协调、评审选拔、申报答辩等环节,并按照要求及时进行市级层面的作品申报和决赛答辩有关工作,让更多学生参与到大赛活动中,不断提高参赛作品的质量。
3.完善机制,扩大宣传。要健全完善工作机制,统筹协调好该项赛事与挑战杯有关大赛及其他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关系,在经费、人员、场地等方面给予学生大力支持,为学生赛出成绩、赛出风格提供坚实后盾。同时加强大赛活动宣传,充分挖掘大赛过程中创新典型案例和人物,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竞赛组委会秘书处:北京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8号民生金融中心E座623室团市委大学中专工作部,100005
联 系 人:陈 琛
联系电话:010-63087270
传 真:010-63087279
电子邮箱:bjchuangxindasai@126.com
竞赛组委会办公室: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联 系 人:吾日胜、于泓斌
联系电话:64493938、64492274
传 真:64495105
电子邮箱:uibechuangxindasai@163.com
附件:首届“青年服务国家”首都大学生创新创意大赛作品申报表;附件1.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