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流通产业与贸易经济学科发展研讨会在京召开
由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和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共同主办的“全国流通产业与贸易经济学科发展研讨会”于2005年9月17—18日在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隆重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政府官员、新闻媒体代表和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师生共200多人参加了此次研讨会。
在17日上午的主题研讨会上,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校长文魁教授在致辞中指出,自发达的商品流通——商业产生之后,流通业的地位在不断提高,流通业的作用在不断增强。如今,流通领域已成为世界各国争夺的焦点领域,同时,也成为经济活动最活跃的领域。提高流通产业竞争力已成为一国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织部分。由于多种原因,流通业在我国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这严重地影响了我国的经济发展。加入WTO之后,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发展和壮大流通业日益成为政府和人们关注的重大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召开我国流通产业与贸易经济学科发展研讨会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这次全国流通产业与贸易经济学科发展研讨会的召开,一定能够集思广益,推动我国流通产业与贸易经济学科的发展,同时也一定能够推动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贸易经济专业的发展。中国商业经济学会会长,原商业部副部长张世尧先生指出,流通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发展流通产业对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在流通产业与贸易经济学科发展主题演讲中,中国人民大学黄国雄教授从多个方面深入地阐述了流通产业与贸易经济学科建设的重要性。他首先提出交换是一切经济行为的基础,进而从社会再生产的全过程、流通对物质资料的占有和交换在整个流通费用中所占比例三个方面强调流通的作用;其次,通过对流通产业的社会化、贡献率、就业率、依存度、不可替代性和相关性等方面的阐述,得出流通产业是国民经济运行的基础产业这一重要结论。为了发展流通产业,需要构建现代商学新体系。
南京财经大学校长徐从才教授主要阐述了流通产业的创新问题。他首先从历史演变的角度,分析流通产业在工业革命、信息革命中出现的创新和发展;然后从逻辑的角度分析流通产业和贸易经济学科的发展,他认为该学科是在解决产销问题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流通产业就是要解决产销服务对象的矛盾、产销时间上的矛盾、产销空间上的矛盾和商品流通与货币流通的矛盾等。最后强调贸易经济学科的发展要充分吸收西方主流经济学的成果来进行创新。
如果说流通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那么流通产业的主体零售业更是基础的基础。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千家万户的生活问题。在国内市场国际化的条件下,如何提高我国零售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日益成为政府和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对此,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祝合良教授通过大量的案例研究,从国内市场的竞争和世界零售业的发展趋势中归纳出,要提高我国零售业的国际竞争力,至少要实行“六大转变”,即从注重价格竞争转变到到注重价值竞争;从注重交易转变到注重关系;从注重外部顾客转变到注重内外部协调平衡;从注重商品经营转变到注重品牌经营;从注重服务转变到创造体验;从注重品类经营转变到注重单品经营。为了实行这六大转变,必须很抓“两个基本点”:一是现代商业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二是坚持人性化经营。
关于当前流通产业中存在的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宋则研究员认为关键是整体发展思路出现了偏差,因此当前必须改变观念,确立“服务至上、优化流程、增进消费”的新发展思路,从战略角度重新定义流通产业,着力使流通产业由目前的政府主导型向市场主导型转变,在转变过程中要警惕市场变异问题。同时,要解决内部存量优化问题,努力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
国家发改委经贸司马占平副司长从流通实际的角度,介绍了目前我国流通产业发展的整体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并谈了自己的看法。
东北财经大学副校长夏春玉教授对学科建设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具体构想。他指出,应从宏观、微观两个层面构建贸易经济学。在学科体系方面,应包括流通经济理论学科、流通经营管理学科、流通工程技术学科、流通社会学学科以及流通史学科。
主题演讲之后,17日下午和18日上午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对流通产业与贸易经济学科的发展进行了进一步的交流和探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