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重庆社会科学院(重庆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联合主办,重庆社会科学院《改革》杂志社、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共同承办的“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与战略重点研讨会在京举行。研讨会上,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等1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与战略重点,展开深入研讨。
研讨会上,专家学者们聚焦经济发展长期挑战与趋势、形势的不确定性与趋势的确定性、人口规模和结构、宏观政策效率提升、供需双侧结构性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能源发展、农村发展、地方政府行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新质生产力培育、国内区域合作与国际次区域合作、改善和稳定民营企业家的长期预期等主题作主旨发言,进行交流和分享。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黄汉权建议以供需双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十五五”高质量发展。他认为,供给侧改革要聚焦新质生产力培育,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需求侧改革要重点围绕扩大内需,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推动从“投资于物”向“投资于人”转变,促进消费与投资良性互动。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魏后凯作了题为“‘十五五’时期我国农村发展的若干问题”的发言。他表示,“十五五”时期需统筹保障粮食安全与促进农民增收,因地制宜发展多种形式的现代化大农业,构建以居家养老为主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同时推进农村低效闲置资源开发,建立健全进城落户农民在农村的“三权”退出机制。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原副院长夏杰长则在“以生产性服务业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的发言中建议以创新、融合、开放、集聚为抓手,推动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本次研讨会的举办,搭建了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汇聚了国内顶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选题前沿、观点透彻、建议务实,对进一步深刻认识、科学研判“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与趋势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