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10日,由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和商务部政策研究室合办的“2016年商务部经贸政策咨询委员会对外贸易专家组第一次会议”在博纳楼第七会议室隆重召开。
此次会议以“2016年政府工作要点与决策参考”为主题,围绕当前中国对外贸易发展面临严峻挑战这一背景,就如何通过调整汇率及退税制度、推动贸易便利化发展、促进加工贸易转型、“一带一路”战略与国际产能合作等相关政策措施促进对外贸易回稳向好展开了研讨。
会议首先由商务部政策研究室政策处陈凯杰处长汇报了2016年外贸工作要点。要点包括了四部分内容,分别是全局和战略性问题的研究、重大专项问题的研究、外贸及商务宏观领域问题的研究和日常专家组的运营保障问题;同时,陈处长介绍了工作组未来工作方式上的7种形式,包括召开专家研讨会、开展调研、舆论引导、课题研究、参与政策咨询工作、召开不定期的小型研讨会和成果共享。
随后,各位参会专家分别围绕会议主题进行发言。国际贸易协会常务理事周世检教授就如何促进对外贸易回稳向好这个议题发表了演讲,他认为应当从人民币汇率和退税政策两个方面加强对外贸企业的扶持,从而减轻企业负担。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牛犁研究员从宏观角度分析了当前外经贸形势,并提出发展方式应当由传统的投资拉动和出口导向型向着中高端价值链贸易转型。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综合研究室主任陈道富研究员从微观层面分析了当前我国外贸企业面临的发展阻力与困境,并提出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几点建议。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李钢副院长认为十三五时期我国外贸工作重点应当同时兼顾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他提出我国服务贸易相比于美国等发达国家仍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贸学院院长洪俊杰教授就强化汇率水平保持稳定、提升外贸企业竞争力、TPP对中国对外贸易长期影响、一带一路战略、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等方面进行了发言;在专家组的工作方式上,他提出未来可以通过开展联合研究课题的形式更好地发挥智库作用。
安徽财经大学方鸣教授认为,我国加工贸易的产业转型升级关键还是在于技术创新,通过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特别注重培育本土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加大对于这些企业的这样一个支持力度,可以有效提高本土企业的竞争能力。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毕玉江教授从全球外需因素角度谈了他对未来一段时期外经贸发展形势的看法,他认为工作要点中所强调的回稳向好更应注重贸易商品结构和区域结构的改善工作与政策落实,同时促进外贸增长的政策着力点关键还是需要结合未来全球经济新的增长点。
武汉大学周茂荣教授提出我国由贸易大国转变成为贸易强国的工作重点表现在更好地提升全球价值链和参与国际经贸规则制定上,在改革深水区克服重重阻力尤为重要。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杜莉副教授就一带一路战略和国际产能合作问题发表了意见,她指出一带一路建设和推动跨国产能合作既应注重,同时也应当慎重,在规避风险及国内产业空心化方面需要更进一步研究。
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何辉先生围绕结构性改革、放松管制、一带一路建设、国际国内市场一体化、鼓励进口等问题进行了发言,同时他还从PMI及价格指数层面就外贸发展形势预期发表了一些看法。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WTO研究院院长屠新泉教授认为,通过签署自由贸易协定FTA的方式扩大对外开放水平,可以有效促进我国进出口的企稳回升。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政治研究所张斌研究员认为,相比于全球其他主要经济体,中国外贸增长不应过于悲观;同时,他还建议有关部门加大对于季度数据的透明度,提高研究质量和预测的准确度。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王明荣副教授就促进与改善我国进口水平这一议题分享了她的最新研究成果,她认为中间品进口关税的降低、汇率水平的提升有助于进口商品的多样化发展。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刘建颖副研究员分析了当前外贸发展面临的大环境,并就我国政府未来的工作要点做了发言,她着重强调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外贸回稳向好工作中发挥的重要引领作用。
来自商务部、国家信息中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贸易协会、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对外经贸大学、首都经贸大学、安徽财经大学、上海立信会计学院、武汉大学等政府部门、组织机构、科研院校的代表以及部分经济学院教师和博士研究生参加了本次会议。专家学者的发言为促进我国对外贸易回稳向好、贸易结构转型升级、构建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提供了建设性的建议和启示,同时也为2016年相关政府部门制定外贸发展决策提供参考。
会议由首都经贸大学经济学院院长郎丽华教授主持。商务部政研室孙中和副主任和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王文举副校长分别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