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2023年前三季度宏观政策“三策合一”指数与宏观政策展望发布会在首经贸举行,本次论坛由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主办,首经贸经济学院和科研处承办。中国人民大学原校长刘伟,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吴卫星,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杨瑞龙,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张晓晶,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副所长莫万贵,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陈彦斌,《光明日报》理论部主编张雁,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杨春学等专家学者出席此次发布会。此次论坛得到了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光明网、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中国网、中新社、经济参考报、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经济网、中国教育电视台等十多家媒体的关注与报道。论坛由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赵家章主持。
发布会前,校党委书记王文举同与会专家学者进行了交流。他对专家学者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学校近年来学科建设与发展情况。
吴卫星在开幕致辞中对参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并感谢专家学者们对学校一直以来的支持和关爱。吴卫星介绍了学校的办学历史和特色优势。他指出,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起点上,创新与完善中国特色宏观调控,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对于促进中国经济平稳发展、实现质的提升和量的增长具有重要意义。陈彦斌教授领衔团队发布宏观政策“三策合一”指数,并基于宏观政策“三策合一”理论对宏观经济发展趋势的展望,有助于总结中国实践经验,为全球宏观经济治理提供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一项重要工作。
陈彦斌发布《2023年前三季度宏观政策“三策合一”指数与宏观政策展望》报告。该报告依托于陈彦斌教授提出的宏观政策“三策合一”理论,系统测算了宏观政策“三策合一”指数,从短期经济稳定、长期经济增长与经济结构优化三个维度对宏观经济形势进行研判,并全面评价宏观政策的操作状况和调控效果。他首先对宏观政策“三策合一”理论的内核进行了阐释,该理论的核心是将稳定政策、增长政策和结构政策纳入统一的理论框架,旨在促使实际经济增速、长期潜在增速和最优经济结构下的潜在增速合理增速三者趋于一致,从而实现最优经济结构下的短期平稳运行与长期稳定增长。这一理论突破了传统宏观调控理论仅关注产出缺口的缺陷,将潜在增速与其合理水平之间的潜在增速缺口也纳入考量。随后,陈彦斌基于宏观政策“三策合一”指数中的产出缺口与潜在增速缺口对宏观经济运行进行研判。前三季度中国经济实现了相对较高增速,经济总量稳定增长的同时,增长质量也不断提升。不过,产出缺口与潜在增速缺口仍双双为负,表明宏观经济处于总需求与总供给不足相叠加的格局。在此基础上,陈彦斌基于宏观政策“三策合一”指数中政策力度指数、政策空间指数、政策效率指数以及经济结构失衡指数等指标对于稳定政策、增长政策与结构政策的操作情况与效果进行了系统评价。最后,陈彦斌基于宏观政策“三策合一”理论与指数对明年宏观政策目标与宏观政策操作给出了具体建议。政策目标上,建议将2024年经济增速目标设定在5.0%以上,以高于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制定的“5%左右”的目标,释放更为积极的“稳增长”信号,并扭转产出缺口与潜在增速缺口双双为负的局面,推动经济迈向更高水平的动态均衡。政策操作上,陈彦斌教授提出了“宏观政策‘三策合一’+改革”的一揽子大宏观政策组合建议,通过宏观调控与微观市场运行的双轮驱动,更好地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并给出了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及预算赤字率等方面具体建议值。
主旨发言环节,刘伟指出,宏观政策“三策合一”理论是基于中国实践的原创性经济理论,在总结提炼基本概念和研究范畴的基础上,形成了相互联系的分析系统和逻辑框架,在构建中国特色的宏观经济理论的自主知识体系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值得国内学者借鉴学习。刘伟基于中国经济发展和宏观调控的实践认为,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宏观经济治理的目标应该具有特殊性,特别是要注重经济结构转型目标。因此,宏观政策的研究要和经济结构转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密切联系,从这个角度来看,宏观政策“三策合一”具有良好的借鉴意义。
杨瑞龙高度评价了陈彦斌教授领衔团队所做的研究成果,认为宏观政策“三策合一”理论是陈彦斌教授十年前提出“大宏观”理念的具体理论践行,具有很强的创新性。随后,杨瑞龙教授作题为“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旨发言。他指出,提升创新能力是实施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创新是一种新技术的引入改变了原来的生产要素组合,在技术创新之外,也要关注制度创新,加快创新与产业融合发展。由于创新链上的不同环节政府与市场定位不同,需要根据创新活动的性质来协同发力,高度重视企业家的作用。
张晓晶在主旨发言中指出,当前中国的宏观调控理论还落后于实践,在此背景下宏观政策“三策合一”理论做出了创新性的贡献。张晓晶分析了主流经济学理论中稳定政策、增长政策和结构政策的作用和角色,强调了结构性政策的重要性。基于中国宏观经济调控的实践,他认为在研究中要关注具有中国特色的问题。易于操作、能够落地的政策,集中性、强度大的政策,足够明确、举旗定向的发展方针,可以比较快地扭转预期,有助于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和长远目标的实现。
莫万贵认为宏观政策“三策合一”为理解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提供了良好的视角。莫万贵从供给端、需求端、通胀三个维度对宏观经济形势进行了判断,与《2023年前三季度宏观政策“三策合一”指数与宏观政策展望》报告的核心结论基本一致。莫万贵指出,在现有研究基础上,可以围绕潜在增长率的测算,针对外部环境的变化,适当增加一些衡量指标。同时,如何进一步明确政府和市场的边界,以及更为有效地跟踪公众预期、微观主体行为和宏观经济走势的变化,也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杨春学在主旨发言中强调,宏观政策“三策合一”理论提出了一个宏大的构思,力图在一个统一的理论框架中处理波动、增长和结构问题。这一构想的提出是一个带有创新性的重大问题,应引起学界的深度讨论。杨春学提出,可以借鉴真实经济周期理论的思路和建模方法,深化宏观政策“三策合一”理论框架,着重关注结构政策的类型与目标,借助设置合理的结构性政策来实现宏观经济稳定。同时,可以不断推动开放宏观经济学的发展,进一步产出更丰富的研究成果。
《2023年前三季度宏观政策“三策合一”指数与宏观政策展望》报告电子版已于10月30日在光明网与宏观政策“三策合一”官方微信号正式发布,并在多家媒体进行了宣传报道,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