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7日-11日,经济学院李婧老师和博士生Rahul Gupta, Vincent Mughwai 代表我校应邀参加了在上海举办的第十七届全球可持续制造国际会议(GCSM)。此次会议的主办方是同济大学,德国工业大学和德国弗劳霍夫协会生产技术研究所。此次参会的有来自全球27个国家的学术界和产业界代表,并专门设计了学生专场。
10月7日-8日,李婧老师和学生共同参加了可持续发展项目的学生工作坊NeoGET,和来自南非、肯塔基大学,德国工业大学的师生共同讨论了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制造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分享了目前所做的研究成果,并探讨了未来青年学生参加可持续制造论坛的方式。李婧老师介绍了我校发展、学科优势和国际合作情况,特别是经济学院举办的圆桌论坛和国际学生学术论坛,以及我校学生参与现实NeoGET(新全球工程团队)问题研究的代表成果。
在10月9日-11日的大会上,李婧老师做了“Common Development: Understanding Belt & Road Initiative in Context of New Normal”(共同发展:理解新常态下“带路”构想)的主题演讲,对中国提出“带路”构想的背景、主要目标与机制、成果与可能挑战进行了分享。演讲受到了与会代表的好评,并在会议期间进行了充分交流。在学生专场,我校代表与来自全球8个国家的大学和研究机构的学生一起展示研究成果。Rahul Gupta, Vincent Mughwai作为neoGet 成员阐述了对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理解,各目标的整合,以及目标本土化和实现目标的核心措施等。李婧老师详细阐述了我校经济学院创办的国际学术圆桌会议、“Understanding The World”(理解世界)国际学生学术论坛的构想与实践,如何在中外学生之间架起学术研究的桥梁,建立学习共同体。Rahul Gupta和Vincent Mughwai分别分享了他们在理解世界论坛中的研究成果。Rahul分析了印度农民深度贫困的原因,从经济学角度解释了为什么食物供给者却要承受饥饿的煎熬,Vincent分享了塔桑尼亚贫困的特殊原因,从部门发展和制度角度,阐述了减贫的建议。参加GCSM的高校代表,CIRP专家和实业界代表高度评价了我校学生研究成果的意义,提出了未来可继续研究的领域,鼓励学生开展问题研究,并为促进全球大学校际合作提供平台和机会。会议还安排了参加上海洋山深水港,使与会者近距离观察现代科学技术与制造业的结合。这次会议让我们看到了产学研结合发展的趋势,学习共同体和工作共同体建设的重要意义。2020年GCSM 将在柏林举行,并再次设有学生专场,届时我校代表团将会在会议上与来自世界的专家学者分享最新研究成果。
经济学院供稿
2019年10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