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院召开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学风建设座谈会
6月3日,经济学院在博学楼贵宾室召开了本学期学风建设座谈会,来自人文学院、统计学院、信息学院和经济学院的08、09、10级主要任课老师和各班班主任参加了座谈会。各位老师在会上相互沟通了课堂授课和班级管理等方面的情况,并共同探讨了有关严肃考勤考纪和加强学风建设的措施。经济学院党总支书记郎丽华出席了会议,经济学院党总支副书记马力主持了本次座谈会。
马力老师首先肯定了各位任课老师在组织和带领学生在进行专业学习过程中付出的辛劳,并简要介绍了学院本学期在促进学风建设方面所作的努力和尝试。来自统计学院的聂力老师主要负责低年级学生数学基础课程的教授,她在会上提到,经济学院学生的素质相对较高,在学习过程中占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受环境影响,学生课后的学习质量不能保证,因此,数学课程的不及格率相对突出。聂力老师还说,改善数学学习状况需要从学生和教学两个方面着手。在教学机制的改革方面,统计学院将探索分级教学的方式;在加强学生学习自觉性方面,班主任老师和辅导员应敦促学生在课后完成知识的消化和巩固。
信息学院讲授数据库应用课程的胡珊老师在谈到学生上课考勤纪律问题说到,组织纪律性较差是现在学生的普遍问题,对专业课程认识不足、对大学学习目的不明确是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因此,加强新生的入学教育,专业启蒙教育和素质教育,十分必要。人文学院的汪朝晖老师针对政治课程的特殊情况表达了自己对于考勤和考试的看法,他认为,政治类课程应该从对大家考研、公务员考试和综合测评的需求辅导入手,这样会起到比用考勤约束学生更好的效果。
大一和大二各班主任老师在会前下到班级进行了详尽的探访,深入了解了班中学生的学习和备考情况,在座谈会上,他们替学生向任课老师传达了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和疑虑。长期担任经济学院班主任的刘红老师发言时说,学生认为部分课程的教学方式比较枯燥,师生互评系统对于加强教学的效果不明显,甚至还有可能造成恶性循环;10级经济学实验班的班主任柳艺老师通过与学生深层次沟通了解到,新生入学后对专业学习的目标不明,导致学习热情骤减,从而严重影响了其大学阶段的学涯规划。
针对以上问题,各位老师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廖明球老师分享了自己实行考勤检查方面的经验:考勤在平时成绩中占15分,并且抽查早退;一次平时作业占5分,三次作业共计15分;只要满足考勤分数,最终考试就能通过,三次考勤成绩不满足则被取消考试资格。廖老师认为这样的平时成绩考核方法很有用,保证考勤是促进学风的关键。李婧老师在谈到考勤实行的问题特别强调,不应用考勤将学生和老师对立化,李老师也表达了对专业导向教育的认同。周华老师肯定了分级教学的思路,还提出甚至可以根据数学成绩来决定专业选择,周老师还强调了道德教育在加强学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担任09和10级贸经班班主任,同时也是专职辅导员的高琼老师则在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有效提升学生学习效果的方法:搭建学生间的辅导组织,鼓励其互助。这个方法得到了老师们的一致赞成,老师们普遍认为此方老师法有在学院内推广的价值。
最后,马力老师对座谈会进行了总结,她强调了学风建设在促进引导学院发展和学生进步方面的重要作用,并希望各位老师积极配合学院继续做好这项工作。会议还布置了有关四六级考试和期末考试相关工作。座谈会持续了两个半小时,班主任老师和任课老师进行了充分的交流。
经济学院十分注重学风建设工作,树立良好的班风、院风、学风是经济学院不懈追求的目标和方向。座谈会是加强师生了解的有效渠道,通过学生-老师,老师-老师的不同座谈方式,学院期望能为教与学的相互促进提供便捷的平台,并在相互沟通和灵活变通中及时调整工作重心,因时制宜,循序渐进地推进学风建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