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0日上午,我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李婧和李兴申两位老师应邀参加在复旦大学举办的首期南土国际金融工作坊。
首期工作坊的主题是“气候变化与国际金融”,由复旦大学国际金融研究中心与经济学院国际金融系联合主办。国际金融研究中心主任杨长江教授主持了致辞环节,阐述了主办本次会议的初衷,指出国际金融学科研究范式正在向宏微观结合、内外问题融合和多学科交叉等方面转型,需要加强相关领域学者的交流。天津大学马寅初经济学院创院院长张中祥教授作了主旨发言,提出深度探索气候变化国际谈判、经济模型、政策机制设计、气候变化与国际贸易等主题对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参与全球治理的重要意义。
来自复旦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上海大学、香港浸会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同济大学的专家学者在“气候变化与基本国际金融变量”和“气候变化与国际金融安全”两个专题板块分享和交流了6篇工作论文。
李婧老师汇报了由李婧、李贺、姜雪晴合作的工作论文《“绿天鹅”事件对中低收入国家经常项目失衡的影响研究》。论文聚焦气候变化引发的极端事件——绿天鹅事件,论证了当今频发的气候灾害对中低收入国家外部失衡的影响,验证了绿天鹅事件的“穷人效应”,跨期均衡的失败和陷入债务困境的后果。文章还得出面对绿天鹅事件,资源依赖国家受到的冲击更大,受灾国“自救”的效率大于“他救”,其积极有效的政府行动能及时缓解绿天鹅事件的冲击的重要结论。绿天鹅事件频发是全球问题,需要全球解决,气候合作是全球追求共同利益的集体行动。建议应尝试建立补偿机制等方式,提高气候韧性,维护全球共同利益,克服来自中低收入国家的“三重厄尔尼诺”风险传染。复旦大学的周晶老师对论文进行了肯定性评价,并对研究方法的改进提出了建设性意见。李兴申老师作为评论人点评了刘晓辉老师的工作论文“Climate and the Real Exchange Rate”,对指标选取、控制变量选择、数据结构的改善,给出了可行性建议。
此次工作坊是我国国内国际金融领域尝试进行跨学科研究的重要实践。参加工作坊的还有华东师范大学、湖北工业大学、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等师生带表。会议气氛热烈,讨论深入,与会者一致称赞这是一场“小而美”的学术会议。
李婧和李兴申老师是我校世界经济学科跨境资本流动学术创新团队的核心成员,此次参会对拓展国际金融领域进行国内外跨学科交流,将国际金融研究主题与中国现实问题和微观问题的结合有重要学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