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王晋立
学院:经济学院
专业:经济学(实验班)
研究方向:
环境经济学、绿色低碳转型、新结构经济学
竞赛奖项:
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全国一等奖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二等奖
北京市大学生数学竞赛一等奖
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三等奖
北京市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
全国“模拟市长”大赛三等奖
荣誉奖励:
“院长奖章”特别奖
一等学习优秀奖学金
一等科研创新奖学金
三菱东京银行奖学金
三好学生
对于获得“院长奖章”特别奖,王晋立表示非常荣幸。在他看来,这是对他学术探索和科研成果的认可与鼓励。同时,王晋立希望自己在科研方面的经验可以帮助经济学院潜在的优秀人才们走上学术探索之路,故而非常愿意将自己在学习和科研上的经验同大家分享。
注重数学工具的应用
对于经济学来说,数学是十分重要的。在边际革命之后,数学工具为经济学构建了完整的底层逻辑和分析框架,萨缪尔森更是将数理经济学推向了一个高峰。在王晋立眼里,不论是在后续高级课程的学习还是学术科研当中,数学都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对于本科生来说,在前期的学习过程中,就要打下坚实的数理基础,学好代数学(线性代数)和分析学(微积分),他建议行有余力的同学还可以继续学习数学系其他课程,这在日后学习过程中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这里推荐:实变函数、抽象代数、泛函分析、常/偏微分方程、运筹学等等)。在王晋立取得众多学术成果之前,他已经取得了数学竞赛全国一等奖、数学建模竞赛全国二等奖等国家级奖项,这也印证了数学工具的应用为他后续的科研工作奠定的基础。
经济是思想 数学是工具
数学只是描述经济规律的工具,更重要的是培养经济直觉。王晋立以他的研究经历告诉我们:在以后研究生阶段,数学模型和技术都很好学,但是一个creative idea很难产生。而后者才是决定文章水平的核心要素。经济思维和经济直觉就需要在日常学习过程中,长年累月、一点一滴的积累和领悟。学会从经济学角度思考事情,还应当具有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抽象思维是对现实规律的归纳概括,通过观察经济社会的运行和现象,从而总结出客观规律,能够把特殊的现象归纳到一般化;而逻辑思维则让你从假设开始推导演绎,不断地获得更多的推论,从而得出一些有意思的结论。将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结合起来,便可以建立起经济数学模型,用严谨严密的数学语言去描述经济现象和经济规律。
学术科研之路
有了前期的知识积累和数学基础,王晋立从大三开始,自学SYS-GMM、DDD、SDM等高级计量方法,精读文献上百篇,基本掌握了经济学的研究范式。他在环境经济和低碳转型领域独立地开展研究,形成了一些初步的科研成果,学术论文发表或在投于SSCI一区、CSSCI等知名期刊上。
之后,王晋立以独立作者的身份受邀参加多场国内和国际高水平学术会议,“中国环境技术经济前沿论坛”、“中国环境经济学论坛”和“国家发展青年论坛”等等,先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宣讲报告他的科研成果。悉心听取审稿专家的意见,进一步完善论文,提高自身学术水平。
后来,他积极联系老师,参与研究国家自科、教育部和交通部等重点课题项目。充分发挥“干中学”效果,在科研中学习,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地提高并完善自己,从而更好地继续探索、深入研究。
除此以外,王晋立提醒我们:做学术科研要学会做冷板凳。一篇论文从构思、到撰写,再到投稿、修改、发表,要经历很长的周期,短则数月,长则数年。北大姚洋教授的一篇AER用了整整15年。他建议以后要读研的同学,在本科阶段更应该踏下心来,好好学习,打下夯实基础。
“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天道酬勤,与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