阙礼源,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2018级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班本科生,曾任经济学院分团委外联部部长,是“生命缘”志愿服务总队的一员。自2018年以来,她在志愿北京的服务时长达到了314小时,累计参与24个志愿项目和5个志愿团体。作为一位00后的青年,在今年年初疫情反复之际,她义无反顾地选择投身抗疫一线,用青春与热血书写着属于她的战疫故事。
“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是她的座右铭,正是她的坚持与奉献精神,使得她向“疫”而行,迎难而上,为首都的疫情防控工作贡献了青春力量。
做一棵无私奉献的种子
阙礼源的母亲是一名经常参与社区应急、防灾救灾等志愿服务的志愿者。
“我眼中的她,亦师亦友,她会给我很多人生建议也会陪我谈天说地。她经常鼓励我要多走出家门,开拓自己的眼界,去多接触世界上的万事万物。”也正是 在母亲的影响下,当时还是高中生的阙礼源第一次参与了志愿服务,也让她设身处地感受到了志愿服务的魅力,在内心永远埋下了一颗无私奉献的种子。
成为光荣的“大白”
今年八月,阙礼源即将前往国外继续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因此,在当下这段难得的闲暇时光里,她希望自己依旧能不负韶华,为社会、为国家贡献自己的“抗疫”力量。所以在她所在街道开始招募志愿者时,她第一时间就与母亲一同前往报名。
接着,阙礼源就参与到了所在街道的防疫志愿服务中,主要负责核酸检测点的信息录入工作。
由于核酸检测需要储备大量物资,同时需要做好检测点位的防控和消杀工作,因此每天早上六点多,阙礼源和其他志愿者便早早起床前往学清苑社区防疫站领取物资并做好防护工作。在全副武装,穿上“大白”防护服、佩戴好N95口罩后,一天的工作便随即开始了。在检测过程中,志愿者需要首先完成检测人员身份信息的扫描录入工作,同时还需要协助维持现场秩序,从而保障检测工作的顺利进行。在亲身参与到核酸筛查工作后,阙礼源才真正意识到了防疫工作的不易。“自己真正戴上防护帽捂着口罩的时候才知道,眼镜会起雾,在气温逐渐升高的时候防护服里很闷热,口罩戴久之后耳朵会被勒弯,手套里蒸腾凝结的水蒸气都快可以养鱼了。结束工作后还和大家调侃:这下我们变成折耳猫了哈哈!”这是阙礼源在完成工作后内心的第一感受。
“双料法宝”:耐心、细心
在进行核酸筛查和录入工作时,各种各样的突发情况也在时刻考验着志愿者们。
在实际工作中,会存在有的居民可能会没有携带身份证,有的小朋友还没有办理身份证,还有一些外籍居民只有护照等诸多情况,这就要求志愿者们进行手动录入以确保核酸结果的准确。阙礼源会为每一位检测人员认真核对信息,用耐心和细心为每一位居民做好服务。在工作结束后她回忆道:“几乎每一位居民都会亲切地说上一声‘谢谢’。整个工作过程中我内心一直升腾着一股暖流,更激发了我的斗志!”
短短几天内,阙礼源累计协助采集样本管数118管,服务检测人员1180人次,她的经历还被“北京海淀”等官方公众号报道。
“我今年22岁,虽然自己能力有限,但是能在青春正当时为社会、为党、为祖国献出自己的力量,这样的青春在我看来简直太酷了!”阙礼源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属于“00后”的责任与使命,彰显了首经贸学子的青春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