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危难关头的中国共产党
—— “民族精神大讲堂”走进经济学院高级党校课堂
2012年3月28日18:00,博学楼阶九教室,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民族精神大讲堂”走进经济学院第17期高级党校的课堂。面向党校学员以及学生党员,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副主任、研究员李蓉作题为《民族危难关头的中国共产党》的报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副馆长罗存康、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资料信息中心主任赵迪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研究员张量一同出席。经济学院党总支副书记马力老师主持了本次报告会。
罗存康副馆长首先介绍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以及“民族精神大讲堂”。“民族精神大讲堂”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面向公众推出的公益性讲座,自2009年3月开办至今,先后举办40余场。此次是“民族精神大讲堂”首次进入大学课堂。讲话结束后,罗馆长代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向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捐赠《中国抗日战争史图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文丛》、《中华民族的抗争与复兴》和《伟大胜利画册》等党史学习书籍。
马力老师代表学院接过捐赠图书,并表示书籍的捐赠不仅是对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大力支持,更表达了抗日战争纪念馆对广大青年学生的关爱和殷切的希望。马老师所有党员和积极分子提出几点要求:一定要好好利用、学习这些图书,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珍惜时光,努力学习,做思想上的先行者、学习上的佼佼者、实践中的开拓者、生活中的服务者。
随后李蓉研究员从六个方面系统阐释了抗日战争时期、身处民族危难关头的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最早高举抗日大旗,倡导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战,发动敌后游击战,建立根据地,提出和阐述科学理论并制定正确的的路线和方针为抗战胜利指明方向。李老师特别指出: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作为坚强的领导核心,是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不怕牺牲,不畏艰险,始终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我们更要加强党的建设,继续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最后,李蓉研究员与在场的部分同学就自身所关心的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将整场讲座的气氛推向高潮。
此次邀请 “民族精神大讲堂”走进首经贸是经济学院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之间深层次合作的开端,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开办“民族精神大讲堂”以来首次走进高校校园,特别是走进党课讲堂。今后学院将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建立更加深入的合作关系,在纪念馆建立经济学院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并探索将受教育群体扩大到所有的积极分子。
通过此次“民族精神大讲堂”的学习,同学们对于民族精神的意义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在思想政治方面得了更为深刻的升华,会后许多同学表示,愿意结合自身实际践行伟大的民族精神,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罗存康副馆长(左)向经济学院捐赠党史书籍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副主任、研究员李蓉作《民族危难关头的中国共产党》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