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已经圆满落幕,经济学院共派出43名赛会志愿者和22名城市志愿者参与到相关服务保障工作之中,做为志愿者的他们,是“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格言的践行者,也是“绿色、共享、开放、廉洁”办奥理念的传播者。为深入发掘我院志愿者中的青年榜样,充分展现新时代中国青年的精神风貌,迎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一百周年和党的二十大,经济学院分团委推出《ECOer冬奥记忆》专题,将志愿者们的先进事迹予以展示,勉励全院同学发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共同上好冬奥会这堂“大思政课”,全力打造一支“政治坚定、思想先进、素质过硬”的共青团队伍。
杨逸凡,来自2019级国际经济贸易三班,作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朝阳区城市志愿者,他的主要工作是将落客点的观赛群众安全引导至赛事场馆,以热情饱满的微笑欢迎每场比赛的观众到来,传递城市志愿者的温暖,展现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风貌。
作为一名朝阳区的城市志愿者,我们在上岗前会统一在红庙校区集合,随后乘车一起前往上岗地点。引导工作分为流动岗和站值岗,我们可以凭自己的意愿进行选择。流动岗的任务是擎引导牌,引领观众队伍至安检口附近,与场馆内的闭环志愿者进行对接;站值岗主要负责握指引光棒,扶场馆指引牌,用喇叭提醒观众们小心脚下、注意来往车辆、戴好口罩等指示性工作。在每一次的上岗前,我们都会做好充足的准备,带好“三件套”、“N95”口罩和暖贴,以最饱满的热情去迎接到来的观众。
“2小时39分钟”,这是我每次上岗所需要的通勤时间,虽然通勤时间很长,但上岗时的充实与幸福让我更坚定了自己做好城市志愿者服务工作的信心。在岗时的几个温暖瞬间,现在想起来也还是记忆犹新。“我要和这个拿着小牌牌的哥哥照相!一个小男孩牵着妈妈的手来到我面前,听到他的话,我弯下腰,“哥哥把这个小牌牌给你拿着拍照好不好?”“好!” “我再给您们再拍一张全家合影吧!”,快门闪过,记录下了这温馨的时刻,听着小男孩稚气的笑声,看着这一家人满足的笑容,我感到一阵暖意,我很荣幸自己可以以一名城市志愿者的身份让他们感受到冬奥的温暖。
在流动岗执勤时,有好奇的路人向我们发问,“你们这些志愿者一天给多少钱啊?” “不要钱,我们靠的是热爱!”,我给出了自豪的回答。也许在一些人眼里,所谓的付出一定要有等价的物质效益作为抵换,但是我认为这恰恰颠倒了顺序,有些东西是钱所不能衡量的,志愿者就是这样,我们不是为了报酬而来,我们为自己能够参与到这冰雪盛会中感到荣幸,希望能以自己的努力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为冰雪冬奥注入青春之火,彰显青年的担当。我们这支城市志愿者队伍,目睹了冬日温暖的阳光洒在这座双奥之城时的模样,也见证了这座城市傍晚的日落大道上的繁华。
作为这支队伍中的一员,我听到过环卫大爷对我们的赞赏,碰到过曾经服务过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姐姐与我们交流志愿者经历。这些素不相识的人给予我的鼓励像一股暖流,让我在数个寒冷的雪天感受到了温暖。在志愿服务期间,我还有幸前往鸟巢现场观看冬残奥会闭幕式。当看到国际残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新当选委员向志愿者代表献花致谢的那一刻,我的内心激动不已。这一颁奖仪式让我看到了大众对志愿者所付出的努力的认可,也让我更坚定了自己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困难向内,留给自己,服务向外,温暖他人,就是在这样的精神联结下,我们志愿者才能以点点雪花之力,点燃这一个意义非凡的冬天。
奋斗无悔,奉献无悔,青春无悔。这短暂的“7+4”天冬奥和冬残奥会城市志愿者经历让我发现了深埋在心中的热爱,并且让我意识到了一片片微小雪花所凝聚成的温暖力量,那种精神上的满足感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习近平总书记说:“征途漫漫,唯有奋斗”。作为当代青年,我们唯有不竭精力地去奋斗,去拼搏,才能在青春中点燃奉献的火种,为自己的生活赋予不同的意义。我会永远记住这个有奥林匹克的冬天,带着冬奥与冬残奥留给我的记忆,一起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