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至19日,以“做强国内大循环”为主题的中国数量经济学会2025年(银川)年会在宁夏银川成功举办。此次由中国数量经济学会与宁夏大学联合主办的学术盛会,汇聚了国内数量经济学领域的众多顶尖学者与青年才俊。我院研究生王珍珠、赵映丽、林芷涵、汪筱琳、李文惠、高诗冉六位同学携最新研究成果参与了此次年会汇报。他们的研究主题紧扣国家重大战略与经济学前沿,获得了与会专家的高度关注和宝贵反馈,充分展示了我院研究生的学术素养。
此次参会不仅是学术成果的展示,更是一次宝贵的思想淬炼与视野拓宽之旅。对于王珍珠同学而言,本届年会宏大的规模与热烈的学术氛围,刷新了她对国内顶尖学术会议的认知。会议所展示的前沿研究方法,特别是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在经济学文本分析中的应用,为她未来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工具与视角。23个平行论坛所提供的密集思想碰撞,让她深切感受到了知识创新的活力。

赵映丽同学则从会议中获得了关于学风与治学态度的深刻启示。她观察到,与会专家的报告不仅在学术上具有前瞻性,更在理论创新与现实关切之间实现了精准的衔接。每一项研究成果背后所体现的严谨治学态度与扎实的研究功底,为她树立了清晰的学术标杆,也激发了她对如何更好地运用理论工具解决现实问题的深入思考。

林芷涵同学关于交通基础设施与社会融合的研究在会上引发了积极反响,这让她更加坚信学术研究的社会价值。与会学者的共鸣与讨论,印证了经济学研究应紧扣时代脉搏、回应真实社会需求的必要性。她认为,将严谨的数据和模型应用于解决实际发展问题,是经济学者的责任与使命。

对于汪筱琳同学来说,此次会议为其研究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检验与提升契机。她在宏观政策协调领域的探索性研究,得到了点评专家富有建设性的指导意见,这不仅为她跳出固有思维框架、重新审视论文的核心逻辑与学术贡献提供了关键思路,也帮助她将自己的研究更好地定位于更广阔的学术图景之中。

李文惠同学在学术的深度与广度上同样受益匪浅。与会专家对其研究的理论模型提出了极具建设性的修改意见,为论文的后续修改指明了方向。与同组汇报的学者们学习交流,激发了她对研究领域内新交叉点与可能性的思考。她深刻体会到,严谨的学术研究需要开放的心态和持续的打磨,对自身领域的认知变得更为立体和全面。

会议的议题设置也让同学们找到了理论与实践的契合点。高诗冉同学表示,年会关于共同富裕、数字经济等议题的深入探讨,让她真切地看到了计量经济学作为关键分析工具,在破解重大社会经济难题中的巨大潜力。这也促使她反思自身在研究方法应用上的深度,并坚定了未来研究要更紧密结合经济现实、服务于决策支持的学术志向。

组织并支持研究生参与全国性的高水平学术会议,是经济学院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此次年会,我院学子与国内同行进行了深入的学术交流,在拓宽自身研究视野的同时,也增进了学界对我院科研水平的了解,进一步提升了学院在相关研究领域的学术影响力。未来,学院将继续致力于为师生搭建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营造浓厚的科研氛围,为推动我国经济学研究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