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助力经济学院2025级外地生同学更好地适应在京学习与生活,经济学院团委外联部于9月13日举办了“京”彩启航外地生座谈会。本次座谈会吸引了来自西藏、新疆、福建、湖南、湖北、广西、河北、河南、甘肃、云南、贵州、宁夏、浙江等多个省份的2025级新同学参与。
座谈会由2023级本科生李泽宇和2024级本科生揣鸿羽主讲,围绕生活适应、学业发展、社交心理及实用信息等多个维度,细致分享了快速融入大学生活的方法与经验,为新生搭建起一座全方位的桥梁,助力他们更好地融入校园、拥抱北京。
座谈会伊始,揣鸿羽系统剖析了外地生初到北京常面临的生活难题。针对北京温带季风气候所致的干燥环境,她给出了具体可行的应对策略;面对南北饮食差异,也为有着不同口味习惯的新生提供了饮食过渡的有效路径。
此外,大学学习模式的转变是新生普遍关注的核心议题。揣鸿羽通过对比高中与大学的学习节奏,清晰阐释了从“被动督促式学习”到“自主规划式学习”的逻辑转变,以及从“应试思维”向“综合能力培养”的理念转型,为同学们快速适应大学学习节奏指明了方向。
同时,拥有健康的心理状态也是新生不可或缺的。步入大学,社交圈的扩大与独立生活的开启,也带来了心理适应的课题。揣鸿羽引导新生思考“如何在丰富的社团、活动中,选择真正契合自身兴趣与成长需求的社交”,助力大家在全新环境中锚定“心灵坐标”。
随后,李泽宇分享了极具感染力的成长故事。他以自身成长经历为脉络,从初入校园时面对陌生环境的手足无措,到逐渐在探索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成长节奏;从如何平衡专业课学习与学生工作,到怎样在小组合作中从被动跟随转为主动统筹……李泽宇将抽象的适应建议,化作一个个鲜活可感的成长切片,为在场同学提供了可参考、可借鉴的实践样本。
这场座谈会,既是一次“问题-解法”的精准传递,更是一场“经验-成长”的暖心联结。那些饱含真情的经历分享,不仅让“适应大学”的建议从纸面文字变得可感可触,更为新生们提前铺就了一条“踩过坑、走得通”的实践路径。愿每一位同学都能带着座谈会的满满收获,在这片新的天地里,从容开启属于自己的“京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