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18:00,由经济学院学生会生活部组织的本学期第二期“银幕情怀”放映活动在博远楼琢玉讲堂正式开始,300余名同学积极报名参加。本次放映的是抗战爱国题材影片——《南京照相馆》。“大好河山,存土不让……”照片会泛黄,但记忆不应褪色。参与观影的同学们深刻体会到了“不畏强权,英勇斗争,视死如归,坚持正义”的抗战精神,深刻感受到中华民族高尚的民族气节。

《南京照相馆》以1937年南京沦陷为背景,描绘了一段充满人性光辉与悲剧色彩的历史篇章。影片围绕照相馆的幸存者——馆主一家、一个邮差以及一位明星展开,“照相”和“洗照片”这一看似平凡的动作,却承载着深刻的历史意义。通过这些小人物的生死抉择,自然而然的呈现了民族气节和对历史真相的守护,与日本的侵略的丑恶和虚伪形成鲜明对比,突出普通百姓的伟大。

这部电影用人民史观,聚焦普通百姓的生存和觉醒,每一个角色都真实立体,都有自己的高光。宋存义独自去刺杀新来的洗照片的日本军官;林毓秀颤抖地说出:“万一日本人真的输了呢”;阿昌愤怒地喊“中国人不是让你们这么欺辱的”,平静地说“我们不是朋友,不是”;大家一起拍的照,一起唱的歌谣,一起说的“大好河山,寸土不让”……暗房不见天日的红光,最后终于成为了黎明时的光亮。
——2025级贸易经济专业本科生何明霞
通过观看《南京照相馆》,我深感历史并非教科书上冰冷的数字,而是由无数个体命运交织的画卷。那间小小的照相馆,如同一只沉默的眼睛,见证了普通人在洪流中的恐惧、尊严与坚韧。作为大学生,我们未曾经历那段岁月,但影片让我明白,历史从未远去,它就在这些定格的影像里,注视着我们前行。这间照相馆,持续冲洗着一个民族的集体记忆,提醒我们:有些伤痕,必须被铭记;有些声音,必须被聆听。
——2025级贸易经济专业本科生魏来
该电影以1937年南京大屠杀为背景,讲述了普通百姓在日军铁蹄下躲进吉祥照相馆避难,意外获得日军屠城罪证照片后,冒死保存并运送这些照片的故事 。影片聚焦“罪证保卫”这一核心线索,展现了中国人民在抗战时期的勇敢与韧性,以及团结一致、守望相助的精神品质,是伟大抗战精神的生动写照 。
——2024级经济学专业本科生马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