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强党性教育、增强学生党员的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5月24日上午,经济学院2024级国际商务三班硕士党支部赴北大红楼开展了主题党日活动。
上午11时,该支部共10名学生党员在北大红楼前集合,怀着崇敬的心情走进这座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红色建筑,开启了一段探寻革命先辈足迹、感悟五四精神的红色之旅。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党员同学们依次参观了红楼内的各个展厅。展厅里,一件件珍贵的文物、一幅幅生动的历史照片、一份份详实的文献资料,仿佛将大家带回了那个风雨如晦、激情燃烧的年代。
《新青年》编辑部旧址里,玻璃展柜中泛黄的刊物原稿与简陋的办公桌椅静默陈列,李大钊、陈独秀等革命先驱们伏案疾书、激烈讨论的场景仿佛历历在目——他们手中的钢笔不仅是书写文字的工具,更是刺破旧时代黑暗的利刃,将“民主”与“科学”的火种播撒向神州大地。阳光透过窗棂洒落,映照着墙上“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标语,仿佛能看见百年前进步青年们捧着新刊物奔走相告的身影。
教室旧址中,斑驳的木质讲台与课桌椅依旧保持着当年的模样,黑板上隐约可见“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粉笔字迹。闭上眼,仿佛能听见青年学子们慷慨激昂的讨论声:或是为劳工权益振臂疾呼,或是为救国道路激烈争辩,涌动着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和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墙角的报架上,《每周评论》《国民》等刊物整齐排列,纸张间仿佛还留存着当年油墨的香气,诉说着那段以思想觉醒推动社会变革的壮阔历史。
走廊尽头的专题展厅里,一组组数据图表与历史影像震撼呈现:从新文化运动的思潮涌动,到五四运动的星火燎原,再到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筹建历程。党员们驻足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展板前,凝视着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手稿影印件,深刻感受到革命先辈们在混沌中探寻真理的艰辛与坚定。讲解员特别指出,北大红楼不仅是物理意义上的建筑,更是一座精神坐标——它见证了中国先进分子从思想启蒙到革命实践的跨越,孕育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和组织基础。
参观过程中,党员同学们认真聆听讲解,不时驻足观看,深入了解北大红楼在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创建过程中的重要历史地位和作用。大家深刻认识到,北大红楼是新文化运动的中心、五四运动的策源地、中国共产党早期活动的重要场所,这里孕育了伟大的五四精神,见证了中国先进分子和革命青年追求真理、投身革命的光辉历程。
参观结束后,党员同学们感慨万千。党支部书记由俊燕表示,通过参观北大红楼,她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革命先辈们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崇高精神。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党员,要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勇于担当作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支部党员杨鑫玉表示,北大红楼的每一件文物、每一处场景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都是生动的教材。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她将以革命先辈为榜样,不断加强自身党性修养,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用实际行动践行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此次主题党日活动,让党员同学们接受了一次深刻的红色革命教育和精神洗礼,进一步增强了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大家纷纷表示,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将牢记历史使命,传承红色基因,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昂扬的斗志,投身到学习和工作中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