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青年加强创新学习,苦练科研本领,成为对社会主义事业建设有用的人才,经济学院博士生第一党支部、第二党支部于博学楼举办了科研经验分享交流会,此次活动邀请了2019级国民经济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林汉青以及2020级国民经济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姜雪晴。
在交流会上,林汉青同学重点基于选题方法、确定研究方法、“张冠李戴”、文本润色以及ChatGPT在学术中的应用五个方面向同学们介绍了学术论文的写作过程和撰写技巧。首先,他强调要使用马克思理论分析选题,重视文献阅读,善用Paperdigest和Citespace等软件进行文献归纳与整理,在文献中汲取创新来源;其次,用大牛的逻辑思路讲自己的选题,将研究方法套用于选题,使之逻辑连贯;并从整体布局,局部细节,论述理据研读权威期刊论文;最后,要学会合理运用ChatGPT快速归纳理论和方法。
姜雪晴同学将自己打磨论文和发表论文的时间线等宝贵经验娓娓道来,告诉同学们做科研要有规划,对学术论文以及学位论文写作的时间线要有大致的把控,写文章要沉淀自己、踏实钻研,科研写作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建设好心理预期的同时要保持良好的写作心态。她从确定题目、阅读文献、整理工作思路、有效实证、论文探讨等方面逐步向同学们介绍每个写作步骤的注意事项,特别强调了写作过程中的细节。
前人启清源,后人振芳生。此次科研经验分享交流会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中圆满结束,林汉青和姜雪晴同学的精彩分享让在场的每位同学都受到了激励,经验分享结束后,大家积极的聚集到两位同学身边进行论文写作等方面问题的深入探讨与交流。
【个人简介】
林汉青,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国民经济专业2019级博士生。
研究方向为现实问题的政治经济学及经济思想史。博士在读期间,参与了2项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和2项校级研究生创新项目,以第一作者身份在B1和B2类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篇。获得博士研究生科研奖学金、博士研究生新生奖学金、学业二等奖学金、研究生英语演讲比赛二、三等奖、经济学院博士生党员评议“优秀等级”。2023年5月,已通过博士毕业论文答辩,成绩良好。
【个人简介】
姜雪晴,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国民经济专业2020级博士生。
研究方向:货币权力,人民币国际化,债务经济和国际收支平衡。在《经济社会体制比较》和《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CSSCI来源期刊和《中国黄金报》发表论文,作为骨干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人民银行人民币国际化重点课题和上海交通大学现代金融研究基金项目等,主持2项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研究生科技创新项目和2022年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培育项目,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国家经济安全研究中心团队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