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至8月20日,来自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的“‘乡育’未来,网联新‘生’代”社会实践调研团前往风景秀丽的山西省昔阳县进行了调研。本调研团由指导老师杨慧莲和五位来自2023级经济学实验班的同学组成,队长为乔越博,队员为边琪、张津铭、张伽依、白华清。
本次调研内容聚焦于网络使用对居民生育观的影响。查阅资料显示,从2000年至2020年,农村人口的生育比例有所上升,且始终明显高于全国人口的生育比例。但是2020年至今,农村新生人口的引领作用已经出现了逆转,已低于农村全年龄人口占全国比。调研团选择在昔阳县沾尚村及其周边村落开展实地调查与访谈,同时在昔阳县城内批量发放问卷以扩大样本,旨在深入了解互联网如何塑造乡村妇女的生育观念,以及这些变化对未来农村社会结构的影响。
(一)实地考察沾尚镇:探寻生育观念变迁
8月16日,调研团抵达了位于太行山脉腹地的沾尚村,开始了为期一天的实地考察。沾尚不仅历史悠久,还是晋中人民的母亲河潇河的发源地。近年来,随着昔阳县对沾尚村经济发展及文旅建设的大力投入,这里已成为一个兼具现代化特色与传统韵味的典型样本村落。
调研团首先拜访了村政府,向沾尚村党支部书记刘永明介绍了此次调研的目的。沾尚镇政府给予了调研团极高的尊重和支持,每位工作人员都积极配合完成了问卷样本的填写工作。尽管一开始村里的老人们对调研团有些戒备,但团队成员们通过亲切的问候和一些小礼物迅速拉近了彼此的距离,为后续的交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老人们的分享为调研团深入了解“生育观”的主题提供了宝贵的视角。此外,调研团的到来也让镇上的孩子们兴奋不已,他们热情地将调研团成员视为新的玩伴。这次调研的成功,得益于调研团成员们亲切的态度和村里群众们的积极配合。
(二)昔阳县城内大范围样本收集:生育背后的人文色彩
8月17日至8月20日,调研团分为两组在昔阳县城内以夕阳县政府为辐射中心逐渐向周边街区发放问卷。团队成员穿梭于县城的各个角落,从繁华的商业街到安静的住宅区,他们耐心地向居民解释调研的目的,并邀请他们参与问卷调查。县城居民的热情参与使得调研工作进展顺利,收集到了大量宝贵的数据和意见。
在为期四天的调研中,调研团队遇到了一位经营着药店的丧偶中年女性。在填写问卷时情绪变得非常激动,忍不住拉着调研团的成员聊了很长时间。团队成员们耐心地倾听她的讲述,并给予适当的安慰和开导。这种真诚的交流不仅让这位女性深受感动,也展现了调研团队在收集数据的同时,能够以关怀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参与者,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这次经历不仅加深了团队成员对当地居民情感状态的理解,也为他们的调研工作增添了更多的人文关怀色彩。
调研感悟:
这次社会实践不仅让同学们走出校园,深入农村,更深刻体会到了互联网对现代社会,尤其是农村居民思想观念带来的巨大冲击。调查过程中,调研团走访了多个村庄,与村民们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调研发现,互联网的普及正在悄然改变着农村居民的生育观念。一方面,互联网为村民们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让他们能够接触到更多的信息和知识,有助于他们更加理性地看待生育问题;另一方面,网络上的一些负面信息,如生育成本高、生活压力大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生育意愿。
通过这次实践,调研团更加明白了互联网的双刃剑效应。它既能促进信息的传播和知识的普及,也可能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因此,需要引导村民们正确使用互联网,避免被不良信息所误导。这次暑期社会实践让团队成员们收获颇丰,不仅学到了很多关于社会调查的方法和技巧,还深刻体会到了农村社会的真实面貌和村民们的真实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