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深化研究生的学术素养,提升论文撰写能力,进一步营造风清气正的科研环境,持续推动学术进步和科研氛围建设。2025年3月18日,邀请到两位优秀的博士研究生——2023级的伯定川和2024级的徐东芳同学,为大家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论文写作经验分享会。这场分享会不仅为研究生们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更为大家指明了在学术道路上前行的方向。
01 柏定川:从研究设计到实证分析,步步为营
柏定川的分享聚焦于研究设计与实证分析,他通过自己的研究课题,详细讲解了如何从研究背景出发,逐步构建研究框架,并最终得出结论。他的分享内容涵盖了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强调了研究背景的重要性,指出研究问题必须紧扣现实需求,尤其是像气候变化这样的全球性议题。他提到,研究目的不仅要明确,还要具有创新性,能够填补现有文献的空白。在理论分析部分,他分享了如何通过文献综述和理论框架提出研究假设。并以气候风险对企业现金流的影响为例,展示了如何通过理论推导提出可验证的假设。
其次,他详细介绍了如何设计实证模型,选择合适的变量,并进行数据预处理。他还分享了一些常用的统计方法,如双重差分法(DID)和工具变量法(IV),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如何通过数据分析验证假设。
最后,柏定川分享了写作干货,建议多看国际顶刊,接触最前沿的思想从而理解一些新方法;英文写作过程中句子需要简洁,语言要有逻辑性,重点是写作格式要规范美观。
02 徐东芳:从选题到行文,步步为赢
徐东芳的分享则侧重于实证论文写作的全流程,从选题到行文,她为大家提供了许多实用的建议。她的分享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徐东芳强调了选题的重要性,指出“题好文一半”,她建议大家多与导师沟通,结合自己的兴趣和文献阅读,找到既有研究价值又符合个人兴趣的题目。
其次,徐东芳分享了如何设计论文框架,尤其是如何通过合理的章节安排来展示研究内容。她以自己的一篇关于农业数字化的论文为例,详细讲解了如何构建研究框架,并逐步展开分析。同时提醒大家,数据是实证研究的基础,数据的质量和处理方式直接影响研究结果的可信度,因此一定要亲手整理数据。
最后,她特别强调了摘要的重要性,指出摘要需开门见山,观点鲜明,能够迅速反映文章的核心内容。此外,她分享了一些四字口诀,例如:题目—高度凝练,摘要—要点摘录,引言—高山流水,综述—提纲掣领,数据—贵在坚持,正文—天马行空,对策—一一对应,格式—按照要求,投稿—千锤百炼。
论文写作是每个学术人必经的旅程,虽然充满挑战,但也充满了机遇。通过柏定川和徐东芳的分享,不仅学到了许多实用的写作技巧,还感受到了他们在学术道路上的坚持与热情。此次经济学院“谈未来,等你来”论文写作与经验分享会圆满结束,未来的学术之路,等你来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