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下午,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特邀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国家农业农村发展研究院研究员李军教授作专题学术报告,讲座主题为“农耕文明赋能乡村振兴的历史逻辑与现实价值”。本次讲座由经济学院副院长杜鹏程教授主持,现场学术交流氛围浓厚。

李军教授在开场中指出,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基石,而绵延数千年的农耕文明正是支撑乡村发展的精神血脉和智慧源泉。他强调,在新时代背景下,深入挖掘农耕文明的当代价值,对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具有深远意义。
在讲座中,李军教授从历史纵深与现实关切双重视角,系统剖析了农耕文明在当代所面临的传承危机与转型挑战。他结合实地调研与政策研究指出,当前乡村产业主体仍存在“小、散、弱”等问题,制约了农业现代化进程;同时,乡村人口“空心化”、文化“断层化”与组织“弱化”等现象,进一步加剧了传统农耕体系的解构压力。李教授认为,这些困境既是挑战,也蕴含着转型的契机。
针对这些问题,李军教授提出,农耕文明的传承不能停留在表面化的文化展示或碎片化开发,而应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他特别强调,要推动传统农耕智慧与现代产业理念相融合,通过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强化乡村治理能力、重建乡村文化认同,激活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这一过程不仅是产业的升级,更是文化基因的延续与治理体系的重塑。
在互动环节,师生们围绕农耕文化如何融入现代教育、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路径等议题踊跃提问。李军教授结合实际案例与政策实践,进行了细致深入的回应,现场交流热烈。
本次讲座李军教授以宽广的学术视野和扎实的实证基础,深刻揭示了农耕文明在当代乡村振兴中的历史逻辑与现实路径,为在座师生提供了宝贵的理论启示与实践参考。
